新闻中心

2025年智能驾驶芯片行业专题报告:智能驾驶进入快车道地平线机器人和黑芝麻的投资价值分析

时间: 2025-02-17 04:47:06 作者: 半岛官方登录入口

  行业趋势: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消费者接受度高,智能驾驶行业渗透率加速提升

  车辆无人驾驶级别主要参照 0-5 级分类。目前全球公认的汽车无人驾驶技术分级标准主要有两个,分别是由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和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提出。中国于 2020 年参考 SAE 的 0-5 级的分级框架发布了中国版《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并结合中国当前真实的情况进行了部分调整,大体上也将无人驾驶分为 0-5 级。

  驾驶自动化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高级辅助驾驶(ADAS)及高阶无人驾驶(AD)。1)ADAS(高级辅助驾驶),指协助驾驶员完成各种驾驶任务的技术及功能,例如车道偏离警示、车道居中、自适应巡航控制、自动紧急制动等。高级辅助驾驶旨在为驾驶员提供辅助并提高安全性,而驾驶员则需要时刻保持专注。ADAS功能可提高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ADAS 所需的技术水平低于AD,且ADAS 常常要由摄像头及╱或雷达组成的更简单的传感器组。ADAS 解决方案的解决能力和软件要求也相比来说较低。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高级辅助驾驶通常提供L2 级及以下的功能;2)AD(高阶无人驾驶),指与高级辅助驾驶相比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技术及功能,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全无人驾驶,即车辆可以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运行。近年来,NOA 功能应运而生,实现了有条件的无人驾驶,包括建议及执行车道变更、在高架及高速场景下的导航辅助驾驶,尤其是在上下匝道口的场景。随著高阶无人驾驶技术持续从有条件无人驾驶发展至高阶无人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预计智能汽车将可处理更複杂的城市驾驶场景,并在多样及具有挑战性的路况中行驶。AD 能轻松实现 ADAS 的所有功能,同时提供更丰富的驾驶功能组合。它能以类似于经验比较丰富的人类驾驶员的方式控制车辆,提供更完整、流畅和舒适的驾驶体验。在合适的驾驶条件下,AD 的运行只需要极少的人工干预。与ADAS 相比,AD的技术方面的要求更高,常常要更先进的传感器组、解决能力、软件和算法。在目前阶段,AD 可实现有条件无人驾驶级别的功能和驾驶体验,如高速公路和城市场景中的NOA。AD 的目标是实现全自动驾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安装操纵杆和方向盘,车辆可以像经验比较丰富的人类驾驶员一样在任何条件下行驶到任何地方。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高阶无人驾驶通常提供 L2+级及更高级别的功能。

  渗透率角度,全球和国内智能汽车渗透率加速提升。1)全球方面,全球各地公路上行驶的智能汽车数目迅速增长。参考地平线 年,在全球共售出的 60.3 百万辆新乘用车中,约 39.5 百万辆是具备驾驶自动化功能的智能汽车,渗透率达 65.6%。预计到 2026 年及 2030 年,智能汽车销量将分别进一步增加至 55.9 百万辆及 81.5 百万辆,渗透率分别达80.3%及96.7%。此外,高阶无人驾驶解决方案预计将慢慢的变成为主流,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到2030 年,高阶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在驾驶自动化解决方案中所占的份额将超过60%。

  2)国内方面,参考地平线招股说明书数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乘用车新车市场,2023 年的新增乘用车销量为 21.7 百万辆,其中智能汽车为12.4 百万辆,渗透率达 57.1%。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预计到 2026 年及2030 年,中国智能汽车销量将分别达到 20.4 百万辆及 29.8 百万辆,渗透率分别达81.2%及99.7%。中国OEM,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 OEM,在采用高阶无人驾驶解决方案这一趋势中走在前列。预计到 2027 年,中国乘用车部署的驾驶自动化解决方案中将有接近一半是高阶无人驾驶解决方案,而到 2030 年,此比例将进一步提升到80%以上,远快于高阶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在全球市场的渗透速度。中国 OEM 通常每三至四年更新其车型,并每五至六年推出新一代车型。

  驱动智能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的重要的因素为: 1)花了钱的人可增强驾驶安全性及效率的自动化功能的接受程度及偏好: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一家全球一级供应商在 2022 年进行的全球调查显示,其89%的中国受访者、75%的日本受访者、57%的美国受访者及50%的德国受访者认为驾驶自动化是乘用车的发展趋势。在中国,一线城市的通勤者平均每天通勤时间超过80分锺。配备无人驾驶功能的智能汽车可为长距离通勤的驾驶员及乘客节省出行时间并提高生产力。 2)更高的驾驶安全标准: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过去十年不同国家进行的研究显示,90%以上的交通事故由人为失误造成。为减少人为失误及挽救生命,政府及OEM 一直不断推动采用新技术,以达到更高的安全标准。例如,智能防撞功能已被列入 C-NCAP 及 E-NCAP 的评级标准。智能汽车采用更先进的驾驶自动化技术,有望进一步提升驾驶安全水平。 3)强劲的技术发展,以超高的性价比实现更先进的自动化功能:驾驶自动化技术已取得重大进步,根本驱动力是解决能力及效率的发展支撑著其他有关技术的进步,例如资料传输及储存、算法以及各种更复杂的应用软件。随著技术不断迭代及日益先进,智能汽车可提供提高消费者安全性、舒适性及便利性的功能,从而进一步加快智能汽车的普及。另一方面,随著技术持续发展及产品商业化,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变得更具性价比。4)传感器成本持续下降。得益于技术进步及规模效应,摄像头及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成本正在下降,令无人驾驶功能更为经济实惠。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下去,从而将进一步提升 ADAS 汽车的可负担性及受欢迎程度,以及未来ADS 汽车的商业化。5)持续投资及利好政策:智能汽车数量一直增长及对研发的持续投入有利于驾驶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技术开发及商业化。各国政府对测试及部署智能汽车及相关设施的利好政策,也在逐步推动市场加速增长。

  汽车芯片是现代汽车处理数据及控制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在无人驾驶系统、驾驶舱、底盘、动力总成及车身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汽车芯片可大致分为计算芯片、存储芯片、传感器芯片、通信芯片及功率芯片。计算芯片(对各种传感器收集的讯号做处理并将驱动讯号发送至相应控制模块的芯片)是目前汽车行业的焦点。MCU 及 SoC 是两种典型的计算芯片。MCU 是指一种只包含单个CPU(中央处理器)作为处理器的传统电路设计。SoC 指片上系统,即一种集成电路设计,将特定应用或功能所需的所有必要组件及子系统集成到单个微芯片,包括将CPU、GPU(图形处理器)、ASIC(专用集成电路)及其他组件集成到单个芯片,而并非像传统的电子设计般将单独组件安装在一个主板上。 随著汽车行业向电动化及智能化推进,传统 MCU 面临无法有效应对的挑战,如复杂的电子电气架构及海量数据处理。SoC 凭借计算能力提升、数据传输效率提高、芯片使用量减少、软件升级更灵活等多项优势,已成为汽车芯片设计及应用的主流趋势。

  无人驾驶 SoC 是一种专为无人驾驶功能而设计的 SoC,通常集成到一个摄像头模块或一个无人驾驶域控制器中,作为无人驾驶汽车的中枢大脑。无人驾驶功能一般涉及感知、决策及执行三个层面。无人驾驶 SoC 用于决策层,负责将来自感知层传感器的数据处理及融合,代替人类驾驶员作出驾驶决策。

  市场规模方面,此处定义实现 L1 级至 L2 级(包括L2+)自动化的系统通常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而支持 L3 级至 L5 级无人驾驶的系统为无人驾驶系统(ADS)。目前,自动驾驶技术正向 L2+级功能发展,这中间还包括NOA(无人驾驶导航)等功能,让车辆可在高速或市区由始至终自动沿驾驶员设定的导航路线 级无人驾驶的体验。 1)ADAS 市场规模:在 ADAS 汽车销售市场一直增长的推动下,ADAS SoC市场快速扩展,远期全球市场空间近千亿。参考黑芝麻智能招股说明书,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3 年,全球及中国 ADAS SoC 市场分别达人民币275 亿元及人民币 141 亿元。在 ADAS 功能进一步普及的推动下,全球ADAS SoC 市场预计到2028年将达人民币 925 亿元,2023 年至 2028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7.5%。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 ADAS 汽车销售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ADAS SoC的市场规模预计到 2028 年将达人民币 496 亿元,2023 年至2028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8.6%。

  2)ADS 市场规模:ADS SoC 具备更高价值量,远期全球空间近500 亿。ADS汽车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并在世界各地进行试点项目。凭借更先进的无人驾驶能力及复杂的功能,ADS 应用的 SoC 通常比 ADAS 应用的SoC 更有价值。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在技术进步及良好的商业化进展的双重作用下,预计到2026年全球 ADS SoC 市场将达人民币 81 亿元,到 2030 年将达人民币454 亿元。按ADS汽车销量计,中国有望成为最大的市场,预计到 2026 年及2030 年中国ADSSoC市场将分别达人民币 39 亿元及人民币 257 亿元。

  产业链方面,自动驾驶 SoC 及解决方案行业产业链最重要的包含半导体制造商、无人驾驶 SoC 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及终端应用。 1)上游:无人驾驶 SoC 制造涉及半导体材料及设备、晶圆制造以及封装及测试。先进的半导体制造技术有利于提高芯片性能。 2)中游:基于 SoC 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开发无人驾驶SoC,属无人驾驶解决方案的核心组件。一套完整的基于 SoC 的解决方案包括 SoC 硬件以及全面的技术上的支持及服务,如芯片、基础软件、中间件、算法及工具包,使车辆具备无人驾驶功能。3)下游:无人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在自动汽车及智能道路部署无人驾驶基于SoC的解决方案。

  无人驾驶 SoC 行业的进入壁垒在于技术、研发周期及投入、客户等多方面。1)技术。自动驾驶 SoC 的开发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跨学科工程建设项目,具有强大研发能力的公司在该领域更具竞争力,所需的主要技术能力包括半导体及汽车工程专业相关知识,经验比较丰富的开发团队及自主开发的 IP 核;2)研发周期及投入。无人驾驶SoC 的开发要专业技能、持续改进及大量的财务投资。因此,无人驾驶SoC的成功开发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进行大量的资本投入;3)客户。无人驾驶SoC须高度可靠及稳定,只可以通过与汽车 OEM 的技术合作及一系列长期的产品验证来实现。因此,无人驾驶 SoC 供应商与汽车 OEM 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至关重要。

  自动驾驶 SoC 供应商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即特定无人驾驶SoC 供应商、通用芯片供应商及汽车 OEM 自研商。 1)特定无人驾驶 SoC 供应商专注于无人驾驶的研究,并拥有全面的软硬件开发能力,可为不同的汽车 OEM 提供量身定制的无人驾驶基于SoC 的解决方案,该类供应商主要为汽车行业内多元化的客户服务,其优势在高度专门化及经济规模。具体的无人驾驶 SoC 提供商根据其产品战略及定位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最初开发算力相比来说较低的无人驾驶 SoC,以满足较低级无人驾驶功能(L0-L2)的需要,在取得若干程度的商业成功后,这一些企业便会进而开发高算力无人驾驶SoC;第二类包括从一开始便专注于先进无人驾驶功能(L2/L2+以上)者,其专门开发高算力 SoC,由于高算力 SoC 技术壁垒高,开发周期长及资金要求高,这类公司通常会于早期阶段提供别的类型的产品及服务,以维持稳定的收入来源,以此来实现于开发高算力 SoC 方面的持续投资。 2)通用芯片供应商开发及交付较特定无人驾驶 SoC 供应商范围更广的芯片,提供的产品有各式各样的汽车芯片或不同应用的其他芯片,如机器人、电脑、数据中心、手提电话及製造,因此,该类供应商不仅专注于无人驾驶,而且拥有横跨多个行业的广大新老客户群。一般芯片供应商通常是历史悠远长久及大规模公司。其中一些公司专注于消费电子及服务器领域使用的消费及工业级芯片,透过修改及增强非车规级芯片来涉足汽车行业,以创建早期无人驾驶SoC。随后,这一些企业持续投资于开发专用车规级 SoC。 3)部分汽车 OEM 开发自有无人驾驶 SoC,此方法使OEM 可完全根据其特定需要定制 SoC。然而,由于高度定制及与其他 OEM 的竞争形态,该类自有开发SoC通常仅用于其自身品牌车辆。 无人驾驶 SoC 的开发有巨大的技术壁垒,需要在研发方面大量投资,开发周期较长。无人驾驶 Soc 需要高标准的半导体制造技术,目前全球主要由台积电制造。无人驾驶 SoC 供应商方面,中国的主要无人驾驶 SoC 市场参与者包括地平线、海思、黑芝麻智能;其他几个国家的主要无人驾驶 SoC 市场参与者包括英伟达、Mobileye、高通、Texas Instruments(TI)及瑞萨。参考黑芝麻智能招股说明书,2023年,按照收入计算口径,中国市场无人驾驶芯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前五大分别为Mobileye(27.5%)、英伟达(23.7%)、德州仪器(4.8%)、地平线 年,按照出货量口径,中国高算力(50+ TOPS)无人驾驶 SoC 供应商主要为英伟达(72.5%)、地平线%)。

  此外,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4 年上半年,中国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智能驾驶计算方案(覆盖从 L0 到 L2++的低中高阶智能驾驶)中,地平线三款计算方案(覆盖低、中、高阶全场景智驾量产需求),以28.65%的占比位居市场第一,其后为 mobileye(23.3%)、瑞萨(13.7%)、英伟达(12.3%)、海思(7.2%)、赛灵思(4.3%)。

  对不同无人驾驶 SoC 芯片厂商布局进行梳理后,不难发现以下特征:1)从方案上来说,目前 CPU+GPU+ASIC、CPU+ASIC 为相对更主流的SOC 芯片方案。2)从不同芯片厂商布局趋势来看,算力从低到高(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tops),制程更先进(十位数-个位数 nm),能效比持续提升。3)从算力和能效比角度看,目前英伟达、高通、地平线、华为、黑芝麻等均推出了适配L3 级及以上高阶智能驾驶的芯片方案。英伟达 Orin N、Orin X、Thor、高通骁龙Ride 8775、8650、地平线、200+/400+、250+Tops,英伟达 Orin X 能耗比 3.9;mobileye EyeQ6 Ultra、地平线、瑞萨 R-CAR V3U 算力分别 176、128(最高)、60Tops,其中地平线 今年量产。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地平线已成为配备专有软硬件技术的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无人驾驶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企业成立于2015 年;2016 年3 月,发布第一代 BPU 智能计算架构(Brain Processing Unit);2019 年8 月,发布中国首款车载智能计算方案-征程 2;2020 年 6 月,征程2 正式前装量产,9 月,正式推出第二代车展智能计算方案-征程 3;2021 年 5 月,征程3 量产首发理想ONE,7 月,发布第三代高性能智能计算方案-征程 5;2022 年6 月,荣威RX5 搭载征程3 量产首发,9 月,理想 L8 搭载征程 5 全球首发上市;2023 年12 月,地平线与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公司 CARIAD 合资公司酷睿程(CARIZON)正式成立,在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上与若干顶级 OEM 达成基于征程6 解决方案量产的意向合作;2024 年 10 月,地平线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

  地平线产品有汽车解决方案(2023 年营收占比 95%)和非车解决方案(5%)两部分。

  (1)汽车解决方案:包括汽车产品解决方案业务(33%)和授权及服务业务(62%)。1)汽车产品解决方案业务:企业来提供全面的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无人驾驶解决方案组合从主流辅助驾驶(L2 级)到高阶无人驾驶(符合中国监管合规的L2+级),即 Horizon Mono、Horizon Pilot 及 Horizon SuperDrive,以实现用户的不一样的需求。经过九年的开发、测试及迭代,公司的 Horizon Mono 及Horizon Pilot解决方案已成功通过验证、商业化及规模化量产,公司也正在推进Horizon SuperDrive解决方案与 OEM 的量产合作。

  Horizon Mono。Horizon Mono 是公司的主动安全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旨在提高日常驾驶的安全性及舒适性,可实现自动紧急制动(AEB)及智能大灯(IHB)等安全功能,提高乘客及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性,可实现自适应巡航控制(ACC)及交通拥堵辅助(TJA)等舒适功能,提升驾驶体验。公司目前在HorizonMono 上嵌入征程 2 或征程 3 处理硬件。

  Horizon Pilot。Horizon Pilot 是我们的高速自动领航(NOA)解决方案(归类为高阶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安全、高效的驾驶体验。除了增强的主动安全功能外,Horizon Pilot 还能完成更高阶的驾驶任务,如自动上╱下匝道、交通拥堵时自动汇入╱汇出、自动变道、高速公路无人驾驶等。这些功能可提升最终用户尤其是长途通勤时的驾乘体验。同时,HorizonPilot还提供先进的停车辅助功能,例如自动泊车辅助系统(APA)及自动记忆泊车(VPA)等功能。公司目前在 Horizon Pilot 上嵌入征程3 或征程5 处理硬件。

  Horizon SuperDrive。Horizon SuperDrive 是公司领先的高阶无人驾驶解决方案,配备了领先的处理硬件,旨在所有城市、高速公路和泊车场景中实现流畅和拟人的无人驾驶功能。预计 Horizon SuperDrive 将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道路状况,实现诸如优雅避障、拟人的柔和制动、动态速度控制、平稳的无保护左转等功能。公司计划在 Horizon SuperDrive 中嵌入最新的征程6处理硬件。 2)授权及服务业务:除销售及交付我们的汽车产品解决方案外,公司向客户授权算法及软件,并提供相关代码及设计手册以收取授权费和特许权使用费,并向客户提供设计和技术服务以收取服务费。 (2)非车解决方案:公司为客户提供非车解决方案,例如家用电器的OEM和经销商。公司的非车解决方案包括具有更高智能水平的设备和器具(如割草机、健身镜、吸尘器及空气淨化器),公司的非车解决方案包括能够使设备识别周围环境并与之交互及规划路线的感知算法,并提供高效和有效支持的处理硬件。

  公司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收获了诸多客户和生态合作伙伴。公司作为二级供应商,既直接与 OEM 合作,也通过一级供应商与 OEM 合作,以将软硬一体的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安装到量产的车辆中。截至2024 年9 月20日,公司的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已获得 27 家 OEM(42 个OEM 品牌)采用,装备于超过285 款车型,达成 SOP 的车型累计数量为 152 个。仅2023 年,公司获得了超过100款新车型定点。

  创始人余博士投票权高,地平线受多方产业资本青睐。公司设有不同投票权架构,股本包括 A 类普通股及 B 类普通股,每股 A 类普通股赋予持有人行使十票的权利,每股 B 类普通股则赋予持有人行使一票的权利。1)A 类股东:余凯博士持股票比例为 13.30%,投票权比例为 53.92,黄畅博士持股票比例为3.00%,投票权比例为12.16%;2)B 类股东:陶斐雯女士持股票比例 1.3%,雇员持股平台持股比例为11.09%,杨铭先生持股比例 0.09%,大众汽车集团旗下CARIAD 持股2.07%,上汽持股 7.87%,5Y Capita(五源资本)持股 4.97%,Hillhouse(高瓴资本)持股2.90%,HongShan(红杉)持股 2.12%,其他首次公开发售前投资者(包含SK海力士、舜宇光学、科沃斯机器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持股40.88%,其他公众股东持股 10.40%。

  公司核心管理层技术实力强,产业经验比较丰富。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余凯博士负责整体战略及业务发展,余博士为国际著名科学家,为德国慕尼黑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在计算机工程领域拥有约 25 年的研发经验,余博士已发表超过100篇论文,被引用达 30,000 次以上,在创立地平线 月担任百度研究院副院长,在 2013 年百度发起中国首个高阶无人驾驶项目之一的过程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黄畅博士负责公司的整体研发工作,黄博士是计算机工程领域的顶尖研究员,作为业界及学术界知名专家,其学术引用超过 20,000 次,并拥有超过80 项国际专利,黄博士于2014 年 11 月至 2015 年 8 月担任百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任研发架构师。

  ADAS 及 AD 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的需求增加,助力公司营收快速地增长。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从 4.67 亿元增长至 15.52 亿元,CAGR 为82.3%,主要受到下游乘用车市场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对 ADAS 及 AD 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需求增加的影响,公司营收快速地增长。2021-2023 年,由于智能驾驶芯片持续迭代升级,公司持续加大研发,研发费用分别为 11.4/18.8/23.7 亿元,目前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2023 年纯利润是-67 亿元)。2024H1,公司实现盈利收入9.38 亿元,同比增长152.46%,净利润-50.98 亿元(2023H1 为-18.88 亿元)。

  公司收入大多数来源于汽车产品解决方案、授权及服务,其中汽车产品解决方案包含Horizon Mono、Horizon Pilot、Horizon SuperDrive、其他。2021-2023年,汽车产品解决方案营收占比分别为 44.6%/35.3%/32.7%,是公司收入的大多数来自,公司通过向 OEM 及一级供应商销售及交付产品解决方案产生收入,由于市场对公司 ADAS 和 AD 解决方案的需求增加,带来汽车产品解决方案收入的增长。授权及服务是公司另一大主体业务,2021-2023 年营收占比分别为43.3%/53.2%/62.1%,公司 2021 年至今授权及服务业务产生的收入大幅度的增加,主要受对ADAS 及AD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的各种算法、开发工具及软件的强劲需求推动。2022 年至今,公司汽车产品解决方案毛利率有所下滑,授权及服务业务毛利率持续提升。总的来看,公司汽车产品解决方案毛利率高于40%,公司对汽车解决方案的定价能力较高,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2024H1,汽车产品解决方案毛利率为41.7%,同比-8.7pct,预计与公司战略性降低了 Horizon Mono 和HorizonPilot的定价,以在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获得更加多市场占有率有关。此外,2024H1,公司授权及服务业务毛利率 93%,同比+10.8pct,由于公司的授权及服务业务相较产品解决方案具有较低的销货成本,因而其具有更高的毛利率。

  2024H1,公司毛利率提升明显,费用率会降低。2021-2023 年,公司毛利率维持在 70%左右,2024H1,公司毛利率为 79%,同比+18pct,净利率为-544%,同比-35pct,毛利率提升预计与更高毛利率的授权及服务业务营收占比提升有关。费用率方面,2024H1,公司三费率为 199.1%,同比-179.5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21.2%/26.0%/151.9%,同比分别变动-17.2/-31.9/-130.5pct。

  公司看点一:产品端,征程系列芯片完全覆盖L1-L4 智能驾驶,具有全面的技术栈

  地平线作为国内头部智能驾驶 SoC 芯片厂商,征程系列芯片布局包括征程2、征程 3、征程 5、征程 6,已完全覆盖 L1-L4 智能驾驶。

  1)征程 2:征程 2 于 2020 年量产,提供 4TOPS 的算力,功耗仅2W,可提供高精度且低延迟的感知输出,可满足无人车对 AI 芯片高性能、低功耗的需求,针对L0-L2 市场,可全面满足无人驾驶视觉感知、视觉建图定位、视觉ADAS等智能驾驶场景的需求,以及语音识别,眼球跟踪,手势识别等智能人机交互的功能需求,配套车型包括埃安 Y、岚图 FREE、领克 07、长安启源A05、长安UNIK等。2)征程 3:征程 3 于 2021 年量产,提供 5TOPS 的算力,功耗2.5W,针对L2+市场,支持导航无人驾驶辅助,在安全性和驾驶体验方面对自动变道与超车、隧道通行、大曲率弯道通行、匝道汇入、匝道汇出、城区道路通行等复杂路况有更好的支持,配套车型有理想 ONE、深蓝 S05、星纪元 ES、吉利博越L 等。3)征程 5:征程 5 于 2022 年量产,提供 126TOPS 的算力,功耗30W,针对L3-L4市场,实现点到点无接管无人驾驶、城区泊车和自动唤车、高速NOA 等功能,配套车型有理想 L6 pro 版、比亚迪汉 EV 荣耀版、哪吒汽车、一汽红旗等。4)征程 6:征程 6 系列将于 2024 年内开启首个前装量产车型交付,并预计于2025年实现超 10 款车型量产交付。从一体机到域控,从主动安全到全场景智驾,地平线 系列可全方位覆盖智能驾驶全阶应用。征程6 系列共推出六个版本,包括征程 6B、征程 6L、征程 6E、征程 6M、征程 6H、征程6P,面向不同智能驾驶场景进行了计算方案的灵活配置,均能提供兼顾性能与成本的最优解。

  面向低阶智驾市场,征程 6B 以极致性价比重塑主动安全新体验,致力于打造业界最强性价比主动安全一体机方案。基于征程6B,地平线联合索尼发布全球首款 1700 万高性能前视感知方案,让主动安全更远、更广、更清晰。地平线B 已获得博世、电装、四维图新、福瑞泰克以及佑驾创新等多家国际与国内 Tier1 的意向合作。

  面向中阶智驾市场,地平线推出普惠城区性价比方案最优解——征程6M,以及极致体验高速 NOA 最优解——征程 6E,并提供符合AEC-Q104 车规标准的SiP 模组和 Matrix 6 域控参考设计,以超高集成度实现更低的功耗和更优的系统成本。地平线、软硬件合作伙伴达成征程6E/M 的合作,并公布到 2024 年第二季度将有超过 50 家生态伙伴推出基于征程6E/M 的准量产级产品。

  面向高阶智驾市场,地平线推出了专为新一代全场景智能驾驶而生的征程6P,拥有高集成度、高算力、高效率、高处理能力、高接入能力及高安全等六大产品制高点,是先进处理器技术的集大成者。在强大计算性能的加持下,单颗征程 6 旗舰即可支持感知、规划决策、控制等全栈计算任务,将重新定义全场景 NOA 计算效率。

  地平线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包含 Horizon Mono、Horizon Pilot、HorizonSuperDrive,可感知及处理周围输入,并提供强大的解决能力及效率,并基于不同的征程系列芯片,提供不同的智能驾驶功能。

  1)Horizon Mono:公司主动安全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基于征程2/征程3/征程 6B*1 芯片,Horizon Mono 可识别各种物体,如行人、车辆、道路及交通标志。其提供自动紧急制动(AEB)及智能大灯(IHB)等主动安全功能,以提高乘客及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性,同时提供自适应巡航控制(ACC)、车道居中控制(LCC)、智能巡航辅助(ICA)及交通拥堵辅助(TJA)等舒适功能,改善驾驶体验。HorizonMono通过采用地平线专有处理硬件及第三方传感器,可提供主流高级辅助驾驶功能,公司的 Horizon Mono 解决方案可随著处理硬件的升级而演进。其可配置不同的传感器组合,以实现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截至 2023 年12 月31 日,HorizonMono已获超过 200 款 OEM 车型选择,这中间还包括许多业内最畅销的车型。

  2)Horizon Pilot:公司的高速自动领航(NOA)解决方案(归类为高阶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基于征程 3*2/征程 5/征程 6E/征程 6M 芯片,Horizon Pilot 提供安全、高效的驾驶体验,除了增强的主动安全功能外,还能实现如自动上╱下匝道、交通拥堵时自动汇入╱汇出、自动变道、高速公路无人驾驶等,这些功能可提升最终用户尤其是长途通勤时的驾乘体验。同时,Horizon Pilot 还提供先进的停车辅助功能,例如自动泊车辅助(APA)及记忆泊车(VPA)等功能。截至2023年12月31 日,已有超过 25 款车型选择搭载 Horizon Pilot 解决方案,例如,理想L7、L8、L9 Pro 均配备了公司的 Horizon Pilot 解决方案。

  3)Horizon SuperDrive:Horizon SuperDrive 是公司的高阶无人驾驶解决方案,计划配备最先进的处理硬件征程 6P,Horizon SuperDrive 理论上支持高级无人驾驶,最高可达 L4 级功能,旨在赋予感知周围环境并在无驾驶员指令下作出决定的能力及实现所有城市、高速公路和泊车场景流畅和拟人的高阶无人驾驶功能,在符合地方法规的情况下支持更高水准的驾驶自动化。

  Horizon SuperDrive 高阶无人驾驶系统使用基于 BEV Transformer 的端到端感知架构,以更准确地表达真实世界,并更好地应对城市路况带来的挑战(如被遮挡物感知)。通过动态网络、静态网络和占用栅格网络三网合一,Horizon SuperDrive实现了全面的感知系统,增强车辆对其环境的了解,并减少处理负载并提高运行效率。基于 BEV 架构,支持自适应多尺度感知,优化不同范围的资源分配,以优化和满足近、中、远距离物体不同的感知精度要求。不同于传统的基于规则的规划方法,Horizon SuperDrive 模拟人类驾驶行为,同时保证了可解释性及可用性。凭借增强的交互式预测及规划能力,Horizon SuperDrive 赋予车辆与其他交通参与者博弈的能力,使其能够灵巧处理複杂的交通状况。

  公司的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基于全面的技术栈,包括用于驾驶功能的算法、底层处理硬件,以及促进软件开发和定制的各种工具。一款芯片交付给客户,不能只是一款芯片,因为客户要在芯片上面去开发复杂的软件系统,因而地平线也会提供丰富的、强大的开发工具,包括在嵌入式系统上的工具链,也包括在云端基于大数据的数据管理模型、训练模型、仿真模型、测试模型的验证,以及模型部署的整套工具。

  地平线具备开放的合作模式,持续打造开放生态,让合作伙伴能够更快、更好、更省钱地去开发他们的系统。地平线不仅支持类似于传统的Mobileye 的完整交付模式,也支持类似于像英伟达这样的较为开放的模式。相较于英伟达,地平线不但可以开放底层软件如工具链或 bsp,还进一步开放IP 授权模式,这种IP授权模式甚至支持领先的 OEM、主机厂,开发他们定制化的芯片以及他们自己的软件。

  依托完整成熟的软硬件产品矩阵与智驾全栈技术,从IP 开放授权到智驾解决方案交付,地平线提供全链路的量产开发支持与平台化服务,获得客户的一致认可与信赖,成为众多车企品牌、Tier1 决胜智能化时代的首选合作伙伴。目前,地平线 家全球车企及品牌达成超 290 款车型前装量产项目定点,已有130+款量产上市车型。此外,地平线也和大陆、采埃孚、安波福、华阳集团、科博达等 tier1 深入合作。

  截至 2024 年 11 月 13 日,地平线 万套,在刷新百万量产速度的同时,也标志着地平线软硬结合的高级辅助驾驶与高阶智驾解决方案实现大规模量产落地。

  此外,地平线 等成立合资公司等形式,逐步扩大生态圈。2022年 10 月,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公司 CARIAD 与地平线开展全新合作,将加快集团面向中国市场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无人驾驶系统开发进程,CARIAD 将与地平线 月,地平线与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 正式公开宣布合资公司酷睿程(CARIZON)成立,其中大众持股60%,地平线 年合作官宣的重要部分,新合资公司将整合地平线强大的软硬结合技术能力及 CARIAD 在智能车身和软件系统整合方面的专业经验,开发行业领先的、高度优化的全栈式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无人驾驶解决方案。酷睿程将基于地平线征程家族计算方案开展研发工作,落地智驾方案将搭载于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的纯电动车型。目前,酷睿程已实现大众汽车集团的定点,预计将于 2025 年实现 SOP。

  目前,酷睿程贡献了地平线授权及服务业务收入的大多数来自。地平线来自酷睿程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向酷睿程授权其开发需求的算法及软件,小部分来自向其提供技术服务,2023、2024 年,地平线来自酷睿程的收入分别是6.3、3.5 亿元,占地平线%,占地平线授权及服务收入占比分别是65.1%、50.9%。

  黑芝麻智能是领先的车规级智能汽车计算芯片及基于芯片的解决方案供应商。企业成立于 2016 年,于 2024 年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公司从用于无人驾驶的华山系列高算力芯片开始,2023 年推出了武当系列跨域计算芯片,以满足对智能汽车先进功能的更多样化及复杂需求,同时开始拓展更多应用领域。公司自有的车规级产品及技术为智能汽车配备关键任务能力,包括无人驾驶、智能座舱、先进成像及互联等。通过由公司自行研发的IP 核、算法和支持软件驱动的 SoC 和基于 SoC 的解决方案,提供全栈式无人驾驶能力以实现用户的广泛需求。

  黑芝麻智能主要经营业务大致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汽车无人驾驶产品(2023 年营收占比 88.5%,下同)及解决方案和智能影像解决方案(11.5%)。其中汽车无人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基于 SoC 的解决方案(62%)和基于算法的解决方案(26.5%)两部分。

  公司的 SoC 组合包括两大系列:专注于无人驾驶的华山系列,及专注于跨域计算的武当系列。除自有 SoC 外,企业来提供无人驾驶配套软件,以支持客户在SoC上开发及部署应用程序时进行定制。

  华山 A1000 系列 SoC 针对无人驾驶,支持 L3 及以下应用场景的BEV 融合算法,所有华山系列 SoC 共享相同的内部和外部系统架构,以降低客户的部署成本,并确保平稳迭代,稳定、可靠地发挥越来越强大的性能。

  A1000。公司于 2020 年 6 月推出 A1000,2022 年量产。算力达58TOPS,适配L2+/L3级别无人驾驶,包括记忆泊车、自主泊车和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上的NoA功能。根据意向订单,华山 A1000 SoC 已获选用于汽车 OEM(包括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吉利集团、江汽集团及合创)的量产车型的前装。

  A1000 Pro。公司在 2021 年 4 月推出用于 L3 无人驾驶的A1000 Pro。算力达106TOPS,让 L3/L4 级别无人驾驶成为可能,兼容从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驾驶到泊车的多种无人驾驶应用场景。

  A2000。针对 L3 及以上,我们正在开发设计算力为250+ TOPS 的A2000,面向下一代 AI 算法而定制的更高性能、更高效率的 AI 芯片,支持全场景通识智驾。

  武当系列 SoC 通过结合无人驾驶、智能座舱、车身控制及其他计算功能于一个SoC,迎合智能汽车跨域计算需求。公司于 2023 年推出 C1200 系列,为一款集成无人驾驶、智能座舱及其他计算功能的跨域 SoC,为智能汽车提供创新且具性价比的计算解决方案。公司已成功完成 C1200 的流片,并开始向潜在客户提供原型,公司正与知名汽车 OEM 洽谈进一步合作。

  武当 C1236 芯片:单芯片 NOA 行泊一体芯片平台,单芯片集成NOA 域控的传感器接入、算法加速、线速数据转发的需求,助力客户达成NOA 极致性价比。

  武当 C1296 芯片:支持多域融合的芯片平台,内置了安全隔离微处理器(MPU),使得舱、驾、泊系统一体化融合,通过软硬件结合的设计,实现了安全、成本和灵活性的平衡。

  公司不以独立硬件方式提供 SoC,会将其与其他硬件、软件、全面的技术及服务集成,例如 MCU、基础软件、中间件、算法及工具包,以为客户提供捆绑解决方案。凭借在智能汽车 SoC(特别是无人驾驶 SoC 及相关IP 领域)的广泛知识及技术专长,公司已有效地商业化其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从IP、芯片、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到车联网解决方案的全套服务。公司于 2020 年开始提供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是在中国最早通过销售无人驾驶解决方案产生营收的企业之一。 基于算法的解决方案方面,公司可提供:1)集成闭环无人驾驶解决方案组合BESTDrive,包括支持 L1 的 Drive Eye、支持 L2+无人驾驶的Drive Sensing、支持L3域控制的 Drive Brain 及支持下一代中央计算的 Drive Turing;2)自主开发的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 Patronus 通过创新系统模块设计提供较为可靠的自适应安全支持,为商用车 OEM 及一级供应商提供性价比的解决方案,Patronus2.0 提供ADAS、DMS、BSD 等功能;3)基于华山系列 SoC,开发出 FAD 测试平台,为试用客户提供灵活的开发及测试服务;4)V2X 边缘计算解决方案 BEST Road 针对新兴的路侧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市场;5)基于华山系列芯片开发华山 SOM 核心计算板卡,安全稳定性很高,内置 Linux 操作系统,底层外设驱动程序,支持用户二次开发。

  凭借在提供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方面积累的智能影像技术能力,公司为高端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製造商及智能电子科技类产品提供商提供智能影像解决方案,通过算法赋能其广泛的设备以实现智慧感知和内容增强,全方位产品有将自有IP 算法嵌入传感器及 ISP 芯片。公司的智能影像解决方案提供全光谱主流图像增强优化。其包括单摄像头散景效果、灯光人像美化、面部识别、高动态范围成像及3D 深度效果。此外,受益于车规级成像能力,公司的解决方案支持并行接入多摄像头成像系统,可同时处理海量视频及图像内容,适用于涉及多个运动对象的复杂环境。

  创始人、董事长单记章先生为最大股东,公司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单记章先生直接持有公司 7.75%的股份,但依据相关投票权委托协议,单记章有权行使 Ruby Wealth、New Key Trade、Marvel Stars、ExcellentOceanTrust、Pan Dan、Xiong Chengyu、Gu Qun 及集团88 名员工持有的股份附带的投票权,因此单记章先生合计控制公司约 21.7%的股份,为公司最大股东。此外,北极光资深独立投资者、海松投资、上海极芯、小米资深独立投资者(即上海籽月)、腾讯资深独立投资者(即意像架构投资(香港)有限公司)均参司,公司还引入了广汽集团、均胜电子等基石投资者。

  公司管理层产业和技术背景深厚。公司高级管理层在汽车、半导体、软件算法等行业拥有经验比较丰富,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单记章先生曾任豪威科技软件工程部副总裁,负责领导核心研发工作。单先生在车用高动态范围技术、汽车软件和芯片的开发方面拥有丰富经验,拥有 100 多项视觉感知领域的专利,技术背景深厚。公司首席系统官曾代兵先生拥有逾 23 年的芯片研发及软件管理经验,并熟悉芯片量产流程,主要负责监督 SoC 研发,聚焦芯片架构、芯片设计及相关软件开发,曾先生亦担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基础软件分会副理事长。

  下游对汽车无人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需求增加,公司营收快速地增长。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从 0.61 亿元增长至 3.12 亿元,CAGR 为127.2%,随著公司大规模量产 SoC 和持续迭代升级算法及智能影像解决方案,公司营收快速地增长。2021-2023 年,公司持续加大 SoC 芯片和算法相关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分别为5.95/7.64/13.63 亿元,公司处于亏损状态(2023 年纯利润是-48.55 亿元)。2024H1,公司实现盈利收入 1.8 亿元,同比增长 69.17%,受优先股公允市价变动损益影响,公司实现净利润 11.05 亿元,同比增长 129.63%(2023H1 为-37.29亿元)。

  公司收入大多数来源于基于 SoC 的解决方案、基于算法的解决方案、智能影像解决方案。尽管企业主要专注于 SoC 设计(即产品的关键元素),但SoC 要比较长时间方能在市场推出以商业化。因此,为充分的发挥公司在无人驾驶应用开发方面的能力,公司最初专注于销售基于算法的解决方案,以实现早期创收及建立客户关系。此外,公司利用我们在车规级影像能力上的发展,并将所得的技术应用到智能影像解决方案中。营收结构方面,公司营收从智能影像解决方案为主慢慢地过渡到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包含基于 SoC 的解决方案、基于算法的解决方案)为主,其中基于 SoC 的解决方案的收入占比从 2021 年的 2.6%增长至2024Q1 的59.1%,主要系公司自有 SoC 于 2022 年底量产。 公司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2024H1 毛利率同比提升32pct 至50%。2021-2023年,毛利率从 36%下降至 25%,还在于一方面,公司无人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收入贡献增加,当中涉及更多硬件部件,一般导致较低毛利率;另一方面,商业化初期为获得更广泛的商业机会,公司为合作方提供低于成本价的SoC 以及业务起步阶段产生较高的半导体封装及测试服务成本。2024H1,公司毛利率同比增加32pct 加至 50%,主要归因于 1)基于 SoC 的解决方案毛利率大幅度上升使得无人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毛利率上升,原因是无人驾驶算法集成在基于SoC 的解决方案中,并在商业化量产过程中得到了完善和验证,使客户可以依据其需求选择硬件组件较少的解决方案;2)智能影像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增加,由于授权自行开发的软件及算法收入占比增加,而这无需投资硬件组件,毛利率较高。

  公司整体费用率稳中有降。公司处于高速扩张期,叠加研发人员薪酬开支、产品设计及开发费用增加等因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均较高,但随公司营业收入迅速增长,各项费用率呈下降趋势,2024H1,公司三费率为511.3%,同比-192.5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8.4%/101.3%/381.6%,同比分别变动-21.9/-22.2/-148.4pct。

  公司看点之一:产品端,自研核心 IP 赋能,SoC 产品全方面覆盖低中高阶智能驾驶和跨域融合场景

  研发一代,量产一代,SoC 产品全方面覆盖低中高阶智能驾驶和跨域融合场景产品端,黑芝麻智能 SoC 芯片产品全方面覆盖低中高阶智能驾驶和跨域融合场景。

  华山 A1000 系列 SoC 针对无人驾驶,支持 L3 及以下应用场景的BEV 融合算法,A1000、A1000L、A1000Pro 算力分别为 58、16、106+TOPS。目前,华山A1000芯片已在包括领克 08EM-P、合创 V09、东风奕派 eπ007、领克07EM-P、东风奕派eπ008 等车型上实现量产落地,后续量产合作车企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A2000 系列 A2000 家族是黑芝麻智能 2024 年底推出的高算力芯片平台

  (250+TOPS),支持 L3 及以上高阶智能驾驶,包括A2000 Lite、A2000和A2000Pro 三款产品,分别针对城市智驾、全场景通识智驾和高阶全场景通识智驾而设计,A2000 家族芯片集成了业界领先的 CPU、DSP、GPU、NPU、MCU、ISP和CV等多功能单元,实现了高度集成化和单芯片多任务处理的能力;采用新一代ISP技术,具备 4 帧曝光和 150dB HDR,在隧道和夜间等场景下表现更好,明显提升了图像解决能力;单芯片数据闭环能力为算法的迭代和创新提供坚实基础;原生支持 Transformer 模型;支持算力扩展,以适应不一样级别的无人驾驶需求,产品组合全方面覆盖从 NOA 到 Robotaxi 的广泛应用场景。

  所有华山系列 SoC 共享相同的内部和外部系统架构,以降低客户的部署成本,并确保平稳迭代,稳定、可靠地发挥越来越强大的性能。

  公司的全方位能力涵盖智能汽车 SoC、支持软件、硬件架构及自有IP 核及算法,以支持我们将不同组件集成,推出多元化产品及服务。除自有的SoC 产品外,公司自成立以来还自主开发 IP 核及技术,专注于成像、互联及智能,并已商业化实施于无人驾驶汽车及其他影像相关领域。企业具有两大核心自研IP,即专有图像处理器(ISP)及神经网络处理器(NPU),为我们的SoC 提供灵活和兼容支持。此外公司也提供瀚海-ADSP 软件中间件,以支持客户在黑芝麻的SoC 开发及部署无人驾驶应用程序,并推出山海开发工具链,供研发人员开发基于黑芝麻SoC的软件。 企业具有两大自研核心 IP,分别为自研车规级图像处理核心ISP-NeurallQISP和自研车规级低功耗神经网络加速器 NPU-DynamAI NN 引擎。1)公司的自主研发图像处理器 NeuralIQ ISP 为车上多摄像头提供具高性能的单处理器支持,具有高速的高质量及多模式解决能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是在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车规级 ISP 产品之一。单处理器支持多摄像头具有性能好价格低、灵活性高、以及方便统一控制等优点。NeuralIQ ISP 支持在线、离线或混合处理模式,最多可输入 16 个高清摄像头,支持 HDR 处理、高动态曝光等,且在极端光线条件下表现出色,同时 ISP 子系统附加 CV 硬件加速器,可以对视频进行畸变矫正,多层缩放,画面裁剪等硬加速,适用于智能驾驶环视感知、前视感知、驾驶监控等应用场景。

  2)公司自主研发的神经网络处理器 DynamAI NN 引擎支持高性能神经网络加速器,用于对车上传感器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融合、特征提取和分类,具有性价比和专用 ASIC 结构,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是在中国首批自主研发的车规级 NPU 之一。DynamAI NN 引擎通过自适应量化、结构裁剪/压缩和子图规划进行软硬件同时优化,性能提升超过 15 倍,具有专用结构设计,支持多阵列、多精度及高算力,同时实现高精准率和召回率。

  2024 年底,公司发布自研 NPU 新架构——九韶架构,九韶是NPU 大核架构,具有低延时、能效高等优点,同时具备灵活扩展和高安全性,卷积性能对比行业旗舰芯片近 6 倍,Transformer 计算效率对比行业旗舰芯片超10 倍。九韶NPU采用了领先的大核架构,支持智驾大模型的实时推理,降低算法计算的延迟,基于优先级抢占的机制为处理复杂计算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九韶NPU也是业界最高安全等级的 NPU,高安全等级可避开模型推理过程中的随机错误和失效,支持训练与部署的一致性,确保了自动驾驶系统的高安全性和确定性。

  公司还为 SoC 产品提供相关支持软件,以打造开放的产品生态。1)山海开发工具链。公司推出一个易于使用的工具链山海开发工具链,供算法研发人员开发基于 SoC 的软件,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是在中国首批自主研发的车规级开发工具链之一,具有以下特点:1)可扩展性:支持Tensorflow、Pytorch 和 ONNX 框架;2)高精准度:支持 AI 模型的训练后量化,以及量化感知训练(QAT),以确保 AI 模型的精准度;3)完整性:在其Model Zoo 中配备NN模型和深度学习模型,为客户提供轻鬆快速开发和部署算法的指导。全面的工具链 SDK 和应用程序支持可帮助客户轻鬆部署优化模型;4)灵活性:使用dockerimages 灵活部署。

  2)瀚海-ADSP 软件中间件。瀚海-ADSP(Autonomous Driving Solution Platform)无人驾驶中间件平台以 SoC 为基础,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卓越的性能表现,使客户能够迅速迁移和部署应用,广泛适用于无人驾驶及V2X 应用场景,对加快汽车软硬件解耦起基础性作用。瀚海-ADSP 软件中间件使客户能够迅速、轻松地部署 SoC 的强大性能,提高其研发效率,降低开发门槛和整体成本并加速量产。

  从客户数来看,1)公司无人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客户数目由2021 年的21名增加至 2023 年的 69 名,主要是由于我们不断努力推出新产品并将其投入量产,尤其是我们于 2022 年开始量产华山 A1000/A1000L SoC。截至2024 年3 月31日,公司 SoC 产品出货量合共超过 156,000 片,基于 SoC 解决方案的客户数目从2021年的 15 名增长至 2023 年的 61 名。2)智能影像解决方案的客户数目由2021年的25 家减少至 2023 年的 16 家,主要是由于公司与成本及盈利能力不符合预期的若干智能影像解决方案客户终止了合作关係。公司将持续加强与现有客户的合作,积极拓展新的头部优质客户。同时积极布局前沿技术并应用于更丰富的场景,以扩大业务体量,保持合理利润率。

  公司拥有丰富的生态合作伙伴。截至 2024H1,华山A1000 芯片已成功应用于吉利领克 08 等领克系列车型、东风 eπ007、东风 eπ008 等东风eπ车型量产上车,公司已获得 16 家汽车 OEM 及一供应商的 23 款车型意向订单。我们推出的武当C1200 系列芯片,实现智驾、座舱等多域融合,满足多场景需求,将联手均联智及、斑马智行等多家一级供应商推出基于 C1200 系列芯片的舱驾一体解决方案。此外,公司与诸多汽车 OEM、一级供应商、软硬件及移动出行合作方合作,打造丰富的生态圈,合作伙伴包括长安汽车、吉利汽车、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集团、江汽集团等车企,安波福、博世、大陆、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等Tier1,曹操出行、黑莓、百度、纽劢科技等软硬件及移动出行合作方。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百度无人车元老潘屹峰加盟长安轿车智能驾驭范畴再添大将

下一篇:德赛西威新四化研究:座舱产品持续领先多项措施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