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4-15 04:56:26 作者: 新闻中心
4月3日,对于小米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天。当天,在小米亦庄工厂,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将一台台崭新的小米SU7亲自交到首批车主手上。当天,雷军在社会化媒体上写道:“三年前的豪言壮语,今天变成了现实。从今天开始,小米正式成为一家车厂。”此时,距离小米14岁生日还差3天,距离雷军宣布造车才过去3年。
而在大洋彼岸,科技巨头苹果悄悄停止其研发了十年的无人驾驶电动汽车项目“泰坦计划”,为此将裁员600余人,裁员决定于5月27日起生效。苹果汽车为何“烂尾”?在苹果退出后,美国的造车新势力只剩下Tesla(特斯拉)、Rivian、Lucid等企业继续支撑。
2007年1月9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Macworld大会上,苹果公司原CEO乔布斯从口袋里掏出的iPhone,在重新定义了手机的同时,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悄然到来。与传统手机生产厂商自建工厂不同,苹果只负责手机设计,并将所需零部件分解至各供应商。依靠苹果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iPhone出货量逐步走高。依据市场调研机构IDC公布的数据,2023年,苹果出货量2.346亿台,市场占有率20.1%,首次获得全地球手机市场上全年出货量冠军的头衔。
“对于苹果的供应链来说,我觉得没有比中国更重要的地方了。”苹果CEO蒂姆·库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这方热土,让苹果茁壮成长,也为国内各大手机公司能够带来了高标准和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借助苹果整合出来的供应链,近十年来,国内各大科技公司卷起了手机这一新赛道。在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出货量保证下,物美价廉的智能手机成为人类手中的必需品。
理想汽车生产线日,特斯拉发布了平价车型Model 3,但随即便陷入“生产瓶颈”。直到2018年,特斯拉才能实现每周5000辆Model 3的生产目标。在这时,中国向特斯拉抛出“橄榄枝”,并与特斯拉签署“对赌协议”。协议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供应链的零件,在2029年实现全面国产化。
现在回看,这份“对赌协议”是双赢的。作为特斯拉首个海外超级工厂,上海超级工厂于2019年1月7日开始破土动工,当年年底实现生产并交付新车,跑出了“上海速度”。如今,一辆辆满载汽车零部件的卡车涌向上海临港,如弹匣上膛一般开进特斯拉工厂。在工厂内,在全自动机器人的帮助下,不到30秒就可以下线一台车。这一辆辆崭新的特斯拉汽车整齐停放在工厂外,或是直接开到码头运往国外,或是等待装上运输车发往全国。目前,上海超级工厂的年产量约为95万辆,占据特斯拉全球产能的半壁江山。
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来说,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特斯拉实现95%以上零部件均从国内零部件企业采购,带动上游360家供应商、10万个就业岗位及7000亿元累计订单,并帮助60家中国供应商成功进入特斯拉全球供应商体系。这些供应商不仅为特斯拉提供关键零部件,也是蔚来、小鹏、理想等国内造车新势力重要的合作伙伴,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换道超车”的核心竞争力。
刚上市的小米SU7的背后,也有很多江苏企业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小米SU7的电池、传感器、气弹簧等零部件来自常州,前置行李箱锁等零部件来自苏州,车灯等零部件来自镇江……背靠特斯拉、理想、蔚来等新能源整车厂,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遍地开花,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在江苏,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长期居全国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在制造业门类齐全以及拥有关键零部件领域的企业实力居全国前列的双重“加持”下,产能利用率处于全国前列。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燃油车时代,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被称为核心三大件。汽车工业历经百年发展,三大件的核心技术专利已被欧美和日韩垄断,阻碍自主品牌的发展。如今,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后,传统三大件变成了“过去式”。电池、电机、电控、智能座舱、无人驾驶等成为汽车发展的新方向。伴随着特斯拉开放了所有专利,邀请各方一起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变后,各类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与当地政府合作,抢占新能源汽车“新蓝海”,共同促进当地产业转型,成为造车新势力的首要目标。
3月11日,外形酷似“高铁”的理想MEGA正式开启交付。作为旗下首款MPV及纯电车型,MEGA被理想寄予厚望。在此之前,定位“奶爸”主打家用的理想ONE、理想L9、L8等中大型SUV收获了市场的青睐。但很少有人知道,理想汽车CEO李想曾带着“3页PPT”四处寻找实现理想的地方。最终,他把他的造车理想放在了常州市武进区。
尽早谋篇布局、下好“先手棋”、抢占产业高质量发展制高点,是万亿之城常州能提出打造“新能源之都”的重要原因。2022年末,《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之都的实施建议》正式出台,但早在十几年前,常州就开始探索新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从2015年以来中创新航、江苏时代等多家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入驻,到2016年的理想、2019年的比亚迪等整车企业进驻,再到如今发储送运四个环节完整布局,常州每一步都走在“风口”之前,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逐渐形成一套规范化、协调化的产业政策体系。
目前,常州已形成 “2+5+N”新能源产业链结构,其中“2”是理想、比亚迪两家整车企业,“5”是包括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江苏时代、时代上汽、北电爱思特等在内的5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N”是指众多上下游零部件企业。不仅如此,随着产业链头部企业的进驻,“二期效应”凸显。“产业链上的好企业来了,上下游企业就会自动跟着进来,链主企业就是当地最好的招商员。”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常州基地总经理周逸说。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始终是热门话题,并且发展速度远超预期。国务院颁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目标是20%,但在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达到25%。对城市而言,新能源企业聚集程度的高低,反映了城市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产业环境的优劣,也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和竞争力。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显示,前50强中,江苏有10个城市上榜。苏州和常州占据着榜单前五。在胡润看来,常州在投资热度集聚度这个维度中蝉联全国第一,反映出这座城市在新能源领域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是极具发展的潜在能力的。
为什么江苏13座地级市里能有10城上榜?2021年,江苏出台《江苏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明确,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加快推进融合创新。其中,充分的发挥省政府投资基金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鼓励科技银行等社会资本参与,重点支持省内新能源汽车及相关科技型企业的项目孵化、研发技术和产业转型。统筹安排财政资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兼并重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新兴业态培育等方面。此外,针对重大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等项目建设,给予用地政策倾斜支持,保障土地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