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要做智能行车的智能泊车供应商魔视

时间: 2025-03-28 00:05:07 作者: 半岛官方登录入口

  奇瑞日前在发布会上除了大谈智驾进展之外,还着重分享了泊车的几个功能,包括离车泊入、窄位泊入泊出、代客泊车。在行车端高速搭载价格不断下探的背景下,自动泊车这一应用频率十分之高、对新手小萌新极其友好的智驾功能也获得了更高的曝光度。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奇瑞公开的供应商包括华为、博世、文远知行、Momenta等,但对于泊车技术供应商魔视智能却没有过多的消息。严格来说,魔视与奇瑞的合作起步于自动泊车,却有了更多的深化。除了自动泊车技术之外,魔视还为奇瑞猎鹰智驾系统提供关键底层技术支撑,为其深层次地融合了魔视自研的BEV高精度环境感知与决策支持技术。

  作为自动泊车起家的智驾供应商,魔视将视线从泊车领域一点点扩展到行车领域。产品体系覆盖泊车域控制器、前视一体机与行车一体域控制器。

  目前泊车域控制器最重要的包含MagicParking1.5和MagicParking2.0两件产品,前者主打性价比方案,基于车身鱼眼环视摄像头和12颗毫米波雷达配合自研感知、规控算法能轻松实现各种极端场景下的自动泊车和遥控泊车功能。

  后者则是进阶版,搭载了魔视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技术,以4颗100万像素鱼眼环视摄像头和12颗超声波雷达的配置实现记忆泊车和自动接驾泊车等高阶泊车功能。

  具体来说,自动泊车与自动接驾泊车的区别主要在于要不要车主在场。依据市场公开数据统计,2024年1-11月,自动泊车(APA)的渗透率超过20%,而自动接驾泊车(又称代客泊车,AVP)渗透率为1.2%,两者差距明显。

  一体机方面,魔视的产品为Magic Drive 1.5 2M行车前视一体机,该产品主要是针对L2场景,在目前NOA当道的背景下,性能显得捉襟见肘,不过也算是魔视从泊车往行车发展的一个尝试。

  此前在智驾产业能力整体有限的情况下,行、泊多是分开,泊车靠环视摄像头与超声波雷达,行车则靠前视一体机。之后在智驾算力不断的提高、传感器数量种类越来越丰富之后,不同功能计算单元之间开始有了融合的趋势,包括行泊一体、舱泊一体乃至舱驾一体。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即使出现单SOC控制之后,业内还出现过分时复用的阶段,简单来说分时复用的出现还是因为算力性能不足,无法同时调用所有行车传感器和泊车传感器,但这样的后果就是功能体验不佳。

  比如在泊车寻找车位时,仅靠泊车的环视摄像头与超声波雷达是不够的,对于一些远距目标和微小物体还要行车的一些传感器进行仔细的检测。行车时也是同理,侧方来车时,如果没有搭载侧式摄像头的情况下,则需要环视摄像头进行近距离探测。

  分时复用虽然听起来比较简陋,但也反映了在算力性能不足的情况下,智驾供应商的阶段性思考和应对。在智驾芯片算力动辄成百乃至上千TOPS的现在,全时运行自然不成问题。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魔视也推出了自己的行泊一体域控,MagicPilot1.0,硬件配置上搭载了5颗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与12颗超声波雷达。在感知融合上,则运用了魔视自研的前融合BEV感知框架进行多源传感器数据的融合感知处理。功能实现上最重要的包含高速L2+行车功能和高阶记忆泊车功能。

  虽然在车企、供应商一浪高过一浪的宣传热潮下,一体式端到端似乎成为了一件很自然、正确的事,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规则、分阶段系统还是占有一定的比例。比如某些供应商与传统车企的高速NOA方案就是以规则为主,即使对于智驾领头羊,端到端同样是需要先在城市场景上达到稳定状态并且有了足够丰富的应用之后,才会迁移到高速场景。分阶段也是如此,建立起对感知、规划的熟练了解之后往一体式端到端发展(不过业内也有直接发展一体式端到端,各自优劣不在此评述)。

  魔视从泊车和感知起家,所以对感知有更丰富的了解。此前曾发布前融合BEV感知方案CYCLOPS,支持多源多模态传感器输入,支持行车、泊车全场景下目标及环节特征的高精度检测输出,此外还可实现在线矢量地图建图,也支持不同算力平台的移植和部署。除了感知环节之外,魔视也在进行后续阶段算法的研发和积累。

  客户交付方面,目前包括广汽埃安昊铂品牌、埃安品牌系列,北汽极狐阿尔法系列、奇瑞多款平台车型,长安高端智能驾驶平台等,也有上汽MAXUS的中大型MPV,以及陕重汽、福田戴姆勒、东风柳汽、大运系列等国内知名商用车品牌的多种车型,这些量产交付涵盖了从乘用车到商用车,包括了泊车,行车以及行泊一体,前视,环视到多摄的各类型方案的量产落地。

  据魔视官方数据,其获得了40款车型量产订单,完成了超30万台的量产交付。

上一篇:均胜电子突破性发展:百万台区域操控器订单助力轿车智能化

下一篇:华阳集团引领智能驾驶新时代:全面布局智驾传感器与域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