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2-13 08:54:24 作者: 智能座舱域产品
11月7日,在第三届智能交通上海论坛上,上海表示将在中心城区的特定时段、路段试点运营无人驾驶公交。机构表示,得益于硬件平台和软件算法逐步成熟,无人驾驶下半场来临,商用车无人驾驶率先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多个细致划分领域迎来机会。
据介绍,上海已形成丰富的无人驾驶测试道路场景,累计开放926条、1800公里道路,里程位居全国前列。未来,上海将进一步拓展浦东新区无人驾驶测试道路场景,在金桥、浦东机场等区域提供更大范围、更多场景测试环境。持续深化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布局,探索无人驾驶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化路径,加速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的示范运营。
有意思的是,就在不久前,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京刚公布了无人驾驶公交的进展。10月17日,北京亦庄公布消息称,北京市首张大型普通客车无人驾驶路测牌照面世,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北京公交高级别无人驾驶车辆进入地面公共交通实际运营场景的开放道路测试阶段。
目前国内多地持续深化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布局,探索无人驾驶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化路径。随着多省市相继进一步推进相关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建覆盖范围逐步扩张。据交通部介绍,无人驾驶应用的规模效应渐显。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实现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准商业化运行,天津港、上海港、厦门远海码头等试点单位部署200余台无人驾驶集卡或无人驾驶水平运输设备,实现了常态化运行。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移动通信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其与实体产品的融合日趋紧密,汽车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汽车企业持续推进整车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市场对无人驾驶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步的提升,具有辅助驾驶或无人驾驶功能的汽车销量迅速增加,自动化与电动化一起成为改变全世界汽车产业格局的重要力量。
我国在全力发展新能源车的同时,也很看重无人驾驶方面的技术发展。仅梳理今年第三季度的政策发布情况,发现已有多地发布相关文件。
例如,重庆重点围绕推进新时代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升出台有关政策,加快无人驾驶产业链体系建设;深圳加快全域全无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进程,其中深圳宝安区、南山区都率先制定全域开放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管理办法、无人小车全域开放管理办法;北京无人驾驶办公室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智能网联清扫车管理细则(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试行);合肥出台《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若干政策实施细则》等等。
随着政策逐步落地与技术的一直在升级,拥有无人驾驶技术的汽车渗透率慢慢的升高,慢慢的变多的公司开始不断向更高级别的无人驾驶技术领域进军。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22年,L2级乘用车新车渗透率达到了34.5%,L3/L4级无人驾驶新建研发项目占比从2016年的18.2%提高到2022年的55.6%,L1/L2级占比相应地从81.8%下降到44.4%。
财信证券指出,今年下半年各部门陆续发布助力无人驾驶商用化落地的政策,无人驾驶的商用化应用在近两年内有望加速落地,故看好无人驾驶技术处于领头羊的车企及细致划分领域供应商龙头。
从今年行情来看,无人驾驶概念股年内行情表现较好,天龙股份、欧菲光、赛力斯年内股价均实现翻倍上涨,大华股份、天迈科技、华安鑫创、万安科技的股价年内均涨超70%。
从机构调查与研究情况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海康威视、比亚迪、德赛西威、拓普集团均获得超百家机构持股,值得一提的是,中科创达是唯一一只年内机构调研家数超过千家的无人驾驶概念股,达1058家。
资料显示,中科创达(300496.SZ)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公司的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已全面赋能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硬件和智能行业等多个智能应用和场景。该股涉及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无人驾驶、边缘计算、鸿蒙等多个热门概念。属于自动驾驶领域里智能操作系统方面的龙头。
而自动驾驶的另一个重要细分方向就是汽车零配件企业。其中,德赛西威(002920.SZ)也受机构关注度高,公司主打智能座舱产品。在近期调研会上德赛西威表示,目前第三代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已在理想汽车、奇瑞等众多客户的车型上配套量产,第四代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已获得多个项目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