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2-20 01:58:11 作者: 智能座舱域产品
“汽车出口,以前用国外的技术往外走,现在不一样,现在会把我们技术带到国际上去。” 2023年12月15日,在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与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的采访环节中,芯擎科技创始人、董事兼CEO汪凯博士指出,在中国汽车市场智能化领先全球的背景下,中国汽车企业要在智能座舱标准的领域有自己的话语权。
当天,在北京市科委材制处、双新中心、自驾办、亦庄国投领导,国创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续超前,国创中心主任、总经理原诚寅与芯擎科技创始人、董事兼CEO汪凯博士等单位与领导的见证下,双方联合筹建的“汽车SoC芯片前瞻验证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
之所以中国市场需要有自己的标准,国创中心主任、总经理原诚寅解释称:“我们从始至终强调市场决定场景,场景决定产品,产品决定最后方案。中国标准要有引领,是基于中国场景做的,中国场景未来在国际上是引领的。”
从国内走向国际,汪凯强调:“我们的测试标准,不仅要满足国内的需求,也要满足国际的要求。这是一个融合的过程。”
“这几年国内汽车芯片发展比较快,但是核心技术缺失、产品成熟度不足,仍然是汽车行业和芯片行业共同面临的严重挑战。特别是国产芯片上车问题,一直是我们的一个短板和痛点。”国创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续超前认为,国产芯片技术与标准滞后,成为影响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
以高铁领域为例,续超前介绍:“科技部前几年有专门补短板工程,其中就希望把国内可以替代进口的用上。我们原来做的高铁转向架和轴承,科技部和中车签的一定要用在车上,使用率达到多少,现在有看来可能完不成,因为这里面涉及到用户的很多问题。”
国创中心首席专家雷黎丽介绍:“ACQ100和2616是西方国家制订的,根据他们的文化和产业链制订的标准。比如说可靠性,真正实车运行过程中,每天要开车大概7、8个小时,有可能4、5小时,可靠性标准在ACQ当中实际应用仅仅按照每天2小时进行,显然和国情不相同。”
诸如此类,雷黎丽指出:“在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趋势下,导致很多电子电器慢慢的变多,EMC环境变得很复杂。这个标准当中,EMC标准非常弱。中国是电动化先导者,我们要研究新的标准是什么,再转成对芯片要求和测试方法。”
另外,在公共安全领域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涉及到芯片本身智能化要求非常高,一个智能座舱和驾驶,安全性本身带来很多安全机制,包括新型模块的使用,怎么测评?这又和中国国情相关。中国场景下和西方场景下完全不同,这种算法是不是支撑准确快速还原出场景,做出正确决策,我们也要提取它的特征来测试,然后达标,这都是中国所具有的。”
从中国芯片产业现实处境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汪凯呼吁,中国芯片产业需要制定领先并兼容国际市场的标准。“以前测试时间1500小时就够了,现在的车运行时间已经大大超过之前的标准。对我们来讲,什么样的标准是最合适的,相信我们和国创中心合作中可以探索、摸索出真正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包括可靠性和性能,这对国产标准真正落地有很长远的意义。”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很需要一个前瞻的测试基地和中心,一起配合,把真正的产品推向一个高地。”汪凯解释,芯擎科技与国创中心双方筹建“汽车SoC芯片前瞻验证联合 ”的初衷。
汪凯分析:“从芯片的角度来讲,之前车规都是最简单的,而且以前NXP、Freescale,还有之前的英飞凌等等,芯片都是小芯片。但是随着车子不断的智能化,以及电气化之后,大家认为我们很需要能够有一个很好的高算力的芯片取代目前的小芯片。”在产品差异化上,“芯擎科技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我们有多核异构的芯片,解决车上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的问题。”
官方信息数据显示,作为国内唯一实现7纳米车规级芯片量产的厂商,芯擎科技已将“龍鹰一号”规模化搭载于领克08等多款车型。“龍鹰一号”采用最先进制程和多核异构架构设计,实现高达100K DMIPS的CPU算力,和900 GFLOPS的GPU算力,并具备8 TOPS NPU算力,性能赶超国际市场上最先进的产品。“龍鹰一号”能够很好的满足汽车智能化时代对于高性价比芯片的需求及“舱泊行一体化”趋势。
汪凯感叹:“今天能够把芯片推向市场,最重要的一点,能够有很重要的检测和测试措施。”
目前,虽然芯擎科技的“龍鹰一号”已经在多款车型上量产,但是主要用于智能座舱领域。随着电子电气架构趋于中央计算和舱驾一体功能继承的发展趋势,王凯坦言:“我们也认识到,只有智能座舱是不够的。”
汪凯分析,技术与产品迭代的背景下,商业因素也不容忽视。“智能座舱已经成为每个车厂很重要的提高性价比的项目。因为汽车本身利润不高,一般来讲纯利润就是3%左右。这意味着汽车给消费者的感观印象以及最后的性价比很重要。”
螺蛳壳里做道场,空间存在限制,难度可想而知。汪凯给出的破局方法是:“整个汽车向一个新的方向发展,怎么样和汽车企业做到降本增效,让刚性需求融合在一起。我们做的一个事情就是舱泊行集合在一起。”
接下来,芯擎科技的产品规划,汪凯介绍:“除了‘龍鹰一号’,我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IP,为下一款‘龍鹰二号’、无人驾驶提供了便利。我们通过这一个方法,‘龍鹰一号’生命周期至少接近8年。除了一颗以外,还可以有两颗,连起来去做。整个性能、产量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商业上,“对我们来讲,一颗芯片,真正要达到回本,没有几百万颗肯定做不到。我相信今年收入1亿,明年3到5亿,后边10多亿。”
技术、产品、商业的集体发力,芯擎科技将迎来新的突破。汪凯希望“2025年做IPO”,业绩背后的支撑将是广泛的产品布局“除了智能座舱,还有智能驾驶,还有别的的领域,都可以做”。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