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方网站下载

技术赋能、体验为王、安全筑基智能座舱产业进入“塑形期”

时间: 2024-11-04 20:27:33 作者: 半岛官方网站下载

  随着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汽车产业迎来新的机遇、新的变革。在此背景下,智能座舱作为各类智能化新技术的综合应用载体,日益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化进程的关键突破口,也逐渐演化为车企用以吸引消费的人,以及打造差异化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必争之地。

  目前来看,智能座舱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和前景如何?近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2024国际汽车智能座舱大会(ICIC 2024)在苏州市相城区召开。围绕智能座舱产业融合与生态创新、设计与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软硬件关键技术、多模态人机交互、标准与测评工具等议题,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代表及权威专家汇聚一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据了解,随着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升级、智能化配置渗透率提升,智能座舱软硬件单车价值量不断的提高,有望带来千亿元级增量市场。根据毕马威《2023年智能座舱白皮书》,预计到2026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达到2127亿元,渗透率有望从59%提升至82%。

  对于当前的产业现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指出,在汽车数字化以及“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浪潮下,汽车智能座舱创新应用取得了显著一马当先的优势,并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跨界创新日趋活跃,新技术不断涌现。触控、语音、视觉、手势等单一模态技术的发展日趋完善,多模态融合交互技术逐步成熟,人机交互向着更为自然、便捷的方向发展。座舱系统和部件向着更加智能的多元方向发展,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对科技感和智能化产品的需求。全栈式自主可控的基础平台国产化加速,AI大模型加速应用,为智能座舱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

  二是软件和生态重要性提升,软硬一体化加速发展。随着高性能计算平台、多模态交互、操作系统和软件平台等关键技术的支撑发展,智能座舱加快向软硬件一体化发展,不仅实现了芯片、操作系统、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技术突破,在大模型应用、内容应用、网联服务等方面也形成产业生态方面的发展优势。

  三是聚链、延链成势,产业链整体处于国际引领的地位。重点企业积极向上下游产业拓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智能座舱产业链体系。尤其是在人机交互体验、AI驱动的个性化和情感化设计、软件平台、网联技术、先进显示技术等方面,形成较为显著的一马当先的优势,不仅支撑了我国智能座舱产业的繁荣,也推动全球智能座舱产业的快速发展。

  侯福深还透露,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今年启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修订工作,汽车智能座舱专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领域,他们将面向未来15年,明确发展目标和技术路径,为智能座舱创新发展持续提供指导和支撑。这一路线年上半年向行业公布。

  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明认为,进入智能化、电动化时代,汽车设计需转变为以人车系统为核心,满足并优化人的需求,包括心理、生理、情感等多层次需求。因此,要以智能体概念为核心,融合物理硬件、软件赋能与数据优化,推动功能创新与产品生命周期的持续升级。他希望,行业积极推动传统研究范式向AI范式转变,不断引领智能座舱技术创新发展。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车运输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周炜也表示,AI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为智能座舱设计和测试带来革命性变化。他提出,采用准客观评价方法,通过开发仿生人,实现皮肤、表情、情绪、视力等高度拟人化,结合AI辅助场景搭建,实现语音、视觉等交互评价,能大大的提升智能座舱评价准确性和公正性。

  智能座舱作为整车智能化的核心构成,慢慢的变成了企业差异化竞争的关键领域。对此,各大车企都有自己的探索和思考。长安汽车总裁助理、梧桐科技首席执行官蔡勇表示,AI浪潮必将席卷而来,长安汽车提出了AI座舱的概念,强调以AI定义座舱,连接由数生智、聚生智能的未来。他认为,AI座舱将成为用户个性化的智能生活空间,而长安汽车与梧桐科技正携手合作伙伴,从丰富且情感化的AI应用、强大且端侧化的AI算力、深入且体系化的AI技术架构3个维度共同打造AI座舱。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汽车事业部副总经理和卫民发言称,AI技术是推动汽车智能化发展的关键,能持续赋能智能座舱人机交互和场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他提出,智能座舱需要重视数字基座建设,解决好算力部署、数据隐私等问题,应通过构建端云结合大模型,以适应不一样车型成本要求和不同客户的真实需求,打造具有具身智能的移动产品和服务。

  在赛力斯AITO问界BG整车技术平台副总经理刘宗成看来,智能座舱设计应使用户得到满足的应用场景,以及驾驶安全、隐私保护和交互体验需求,未来智能座舱将向全场景智慧交互、多模态感知融合、智慧互联及高精度传感方向发展,实现千人千面和千车千面的高品质座舱体验。他希望能够通过行业共创共享,构建万物互联汽车生态体系,一同推动智能座舱技术创新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业内人士强调,智能座舱的进化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表。侯福深表示,智能座舱保障驾乘人员安全永远是第一要务、第一准则,需要实时准确监测车辆内外人员和环境的状态,预警潜在风险,同时注重功能的科技感、实用性与安全性并重,避免功能堆砌和盲目求新求异带来的安全风险隐患。周炜也呼吁,行业共同筛选和优化营运车辆智能座舱功能,屏蔽影响安全的特殊功能,确保智能座舱在交通运输中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智能化体验已成为影响潜在消费者购车决策的主要的因素之一。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依据《汽车智能座舱智能化水平测试与评价方法》标准,选取11款新能源车型进行了测试。在大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公维洁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智能化水平研究成果。

  记者了解到,根据去年5月公布的《汽车智能座舱分级与综合评价白皮书》,智能座舱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CL0功能座舱、CL1感知智能座舱、CL2部分认知智能座舱、CL3高阶认知智能座舱、CL4全面认知智能座舱。当前,部分车型智能座舱处于CL1阶段,少部分处于CL2阶段,而CL3预计2027年开始慢慢地出现并普及。上述测试主要选择的是CL2车型,还有少部分是CL1。

  研究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功能配置和用户体验方面整体达到良好水平,国内新能源车型在智能化水平上具有一马当先的优势。其中,感知能力处于一般水平,交互能力处在良好水平,服务能力处于优秀水平,互联能力处在良好水平。

  不过,智能座舱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信息不够准确、交互不够流畅便捷等痛点,在产品功能和性能方面仍有改进空间。多位与会嘉宾担心,随着功能不断增多、不断迭代,智能座舱会否出现隐形安全风险,例如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乃至财产安全、人身安全风险隐患等,这些都要一直加强防控。

  侯福深表示,汽车智能座舱产业的发展当前还处于“塑形期”。对于未来,他建议:一是加强底层关键技术突破,努力夯实智能座舱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底座;二是深化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提升智能座舱交互新体验;三是要着力构建开放合作生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四是秉持安全至上理念,保障驾乘人员安全。

上一篇:经纬恒润全栈底盘域操控器成功量产敞开智能出行新篇章

下一篇:宇通新能源客车的智能化装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