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7-15 20:02:48 作者: 半岛官方网站下载
将传统分布式功能集中到不同域控制器(主动安全、用户体验、车身和底盘等),是整车向下一代中央集中式电子架构演进的第一步;同时,也带来整个供应链体系的变革,从芯片到Tier1。
其中,智能座舱作为前装渗透率增速最快的赛道,域控制器(CDC)也经历了三代变化。背后,是计算平台的快速迭代以及整车电子架构的集成升级。
第一代主要以NXP、英特尔、瑞萨以及高通820A为主,计算平台的选择还处于多元化尝试阶段,同时域控的定义还比较模糊。从过去分布式多个ECU到单一域控制器,是主要特点。
其中,代表性厂商之一就是东软集团。该公司在2016年与一汽红旗在汽车电子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先后为红旗HS5、红旗HS7等多款车型打造基于英特尔计算平台+虚拟化技术的智能座舱系统。
这一时期,多元化的计算平台还在不断出现。比如,2020年,德赛西威首款自主研发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基于6核瑞萨R-CAR系列)在瑞虎8 PLUS上首次亮相。
第二代则是以高通8155为主力,能够满足现有主流座舱功能持续OTA升级的算力要求,也是目前上车规模最大的单一座舱域控计算平台之一。同时,进一步推动舱内智能化功能融合和集成,包括车载通讯、全景环视、HUD、DMS等。
比如,面向SOA架构,基于自主研发的SOA中间件,东软集团第二代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基于高通8155平台)2022年实现量产,陆续装载于长城、恒驰、奇瑞、红旗等多款车型。
同时,双8155配置也成为新的趋势,主要应对包括大型SUV、MPV在内的前后座娱乐的多元化新需求,这进一步将过去后座娱乐的独立控制器进行集成,并更好地应对后续车载游戏的上车。
第三代则以高通8295(也就是高通的第四代平台,5nm制程,GPU算力相对于上一代8155提升了200%)为代表,包括东软集团、德赛西威、博泰等多家中国本土座舱Tier1都在陆续拿到前装定点,并从2023年开始规模化上车交付。其中,东软集团正在研发基于高通第四代平台8295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预计将于今年量产上车。
得益于大算力以及多摄像头传感器的能力支持,舱泊一体功能将成为主攻方向。和8155相比,「跨域集成」成为新时代的新变化。
按照高通的说法,从芯片层面开始的变革,意味着新平台在所有应用开发层面都可以使用相同的软件架构和框架,降低了开发复杂性和新车量产上市时间,同时最小化汽车制造商的维护成本,以实现独立于硬件的统一用户体验。
目前,整个座舱域控制器赛道仍处于硬件换代升级、软件融合集成阶段。比如,软件部分,随着座舱的更多人机交互、体验智能化等功能上车,包括DMS、OMS、HUD、手势交互以及泊车(舱泊一体概念)等软件模块都将被集成于更高性能的座舱域控制器。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座舱域控制器172.65万台,同比增长47.59%,前装搭载率达到8.66%。其中,单芯片域控制器占比为65.07%。
在供应商(单芯片座舱域控制器,不含代工)部分,伟世通、东软集团、德赛西威排名市场份额前三。
作为中国本土供应商的领头羊,东软集团智能座舱平台拥有高复用度、高灵活度、高成熟度的强竞争力,支持多尺寸屏幕互动、双系统共存并深度整合多种主流应用。同时,面向新E/E架构,智能座舱平台现已实现三代产品迭代。
东软集团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符合“拟人化”发展趋势,采用国内外主流高性能车规级芯片,支持集成AVM、AR导航、DMS、OMS等高算力算法,支持丰富的云服务,可集成丰富生态。
同时,基于先进的软硬件架构设计保证智能座舱算力、配置领先,实现娱乐、安全、功能、硬件全面升级,致力于打造舱内智慧交互中心。
与此同时,智能座舱搭载率(尤其是上车功能更加多元化、座舱OTA迭代升级加速)的进一步提升,也将继续带动座舱域控制器搭载量的持续提升。
而作为市场新军代表,诺博科技的IN9.0产品是国内率先使用高通SA8155P方案量产的座舱域控制器之一,融合了中控屏、仪表屏、HUD屏、副驾屏和下控屏,并已经拿下了长城汽车多个项目定点和规模化交付。
公司当前主要聚焦的是硬件、底层软件的开发,未来将以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核心——域控制器为核心,重点关注如何将座椅、内外饰这些传统产品融合到整个座舱系统里面,从而打造一整套智能座舱系统解决方案。
接下来,诺博科技还将推出基于高性能芯片平台的IN NEXT座舱域控制器,最大可以支持12块屏幕,并且可以支持多路超高清摄像头输入、AR实景导航等功能。
而到2025年左右,诺博科技将推出INFuture座舱域控制器,采用多核CPU、GPU、DSP、NPU异构计算平台,能够支持高级人机互动技术、集成3D全息影像等功能。
座舱域控制器快速增长的背后,是舱内多元化智能化功能的快速上车和融合集成的刚需,从而进一步降低硬件成本和软件集成。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搭载智能数字座舱(大屏+语音+车联网+OTA)前装标配交付795.05万辆,同比增长40.59%,前装搭载率为39.89%。
其中,2022款新车搭载智能数字座舱前装标配交付211.35万辆,前装标配搭载率达到64.84%,高出整体市场搭载率约2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接下来三年时间,智能数字座舱搭载量仍将处于快速上升通道。
在增量功能配置方面,2022年W/AR HUD前装标配搭载交付150.04万台,同比增长38.12%;DMS(基于摄像头的驾驶员监测系统)搭载交付118.64万辆,同比增长109.20%;OMS前装标配搭载交付69.65万辆,同比增长93.69%。
比如,东软集团采用核心软件算法和前沿交互设计,推出AR HUD软件产品,可将导航、ADAS、车辆等信息与现实场景融合,在车机、仪表、HUD等多导航平台实现不同UI切换,并支持高度定制化,灵活适配各种硬件光机方案。
同时,既可选择AR导航自带的图像识别方案,也可选择基于ADAS监测结果进行集成方案。在满足客户UI定制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复用和发挥已有硬件(座舱域控制器)的能力,从而降低额外硬件成本。
而域控制器的上车,意味着传统分布式ECU时代的分散市场格局将进入集中化周期,“Tier1能力的强化,某种意义上是为车企带来开发成本的降低,而不需要找更多的单一功能方案供应商。”
典型的趋势就是,从产品端来看,分布式独立产品IVI(常说的多媒体主机)、组合/液晶仪表总成、空调控制器、全景环视ECU等市场增量空间将逐步下降,域集中式产品的市场份额将大幅提升。
在哈曼汽车事业部总裁Christian Sobottka看来,强化基于不同传感器和算法解决方案的舱内产品线布局,对于下游OEM来说,可以快速获取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座舱整体解决方案。
此外,2023年开始,打通车云服务,并首先应用于驾驶及舱内体验也是座舱域控制器的进一步「软」升级。比如,作为全球座舱域控制器操作系统及虚拟化方案的市场份额领头羊,黑莓QNX的BlackBerry IVY™方案正在进入上车周期。
基于这套方案的新一代智能数字座舱,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安全地提取、规范和处理车辆实时数据;同时,为汽车部件提供故障预测功能,还能够为车载支付交易提供安全验证。
此外,对于新能源汽车,这套方案还可以提供电池续航里程管理服务,提供实时、个性化建议,以提高续航里程并缓解驾驶人员的“续航里程焦虑”。
聚焦智能驾驶、数字座舱、车联网等汽车智能网联主战场,为企业提供战略定位、品牌营销、供应链对接、投融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