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方网站下载

座舱域控这场硬仗伟世通的胆气和底气_车家号_发现车生活_汽车之家

时间: 2024-02-06 22:17:27 作者: 半岛官方网站下载

  记得一年多以前,在北京朝阳公园旁一间古朴的小院子里,伟世通中国区的领导班子特意举办了一场线下沟通会,只为与当时在座的十几位媒体沟通自家的SmartCore™座舱域控制器技术,以及全新的microZone™显示屏技术。

  尽管在那一年的上海车展,SmartCore™座舱域控制器伴随着其首撘车型——吉利星越L的亮相收获了不少流量,但当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才刚刚超过10%,更不要提智能汽车相关的前沿技术,远未像今天一样普及。

  领先行业的技术变革必然会产生高昂的解释成本。于是,在那一场沟通会上,伟世通的主持人特意准备了很多幽默诙谐的互动游戏,才能勉强让这一场以技术交流为主的会议显得没有那么晦涩难懂。因此即便现在想起来,当时那些有趣的场景依然会令人记忆犹新。

  不过很快,就在一年多以后,席卷中国汽车市场的智能化浪潮就把“座舱域控制器”推向了大众的认知层面。甚至于,很多车企和供应商在车辆电子电气架构的路线选择上,都开始超前布局更加激进的中央计算,而伟世通再也用不着担心别人不知道“座舱域控制器”究竟为何物。

  但新的问题依然在不断涌现。在眼下正在迅速增加的市场占有率中,伟世通应当如何把握技术的先进性,更好地帮助客户在中国市场完成智能化转型?作为跨域计算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伟世通又将如何坐稳先发优势,应对来自国产供应商的挑战?

  面临车辆电子电气架构的剧烈变革,伟世通的优点是,市场布局得足够早,行业积累的资源足够多。

  伟世通是座舱域控制器领域最早的一批玩家。早在2012年,伟世通就已经在着手研发有关产品;2018年,伟世通的座舱域控制器产品在奔驰A级车上首次推出;截止目前,伟世通在座舱域控制器的出货量上已名列全球第一,客户群体包含奔驰、吉利、东风、沃尔沃等走在智能化转型前沿的整车厂。

  相较其他同类型的供应商,伟世通取得行业领先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押对了技术路线。

  当业内主要以NXP、英特尔、瑞萨等芯片厂商的产品作为主算力芯片时,伟世通则前瞻性地选择了高通8155芯片作为座舱域控制器的SOC,也就是2021年在吉利星越L上搭载的那一代产品。作为对比,东软睿驰的同类型产品直到2022年才正式量产落地。

  如果说“足够准”,是伟世通在座舱域控制器上半场较量中取胜的制胜法宝,那么在整个行业即将迎来大爆发的下半场,伟世通选择将宝压在“足够广”。

  业内一致认为,以高通8295为SOC是下一代座舱域控制器的技术路线,目前国内外很多厂商都已经拿到了前装定点。伟世通自然也布局了同类型产品。但在本届上海车展,除了推出以高通8295为SOC的“至尊款”SmartCore™座舱域控制器,伟世通还分别展示了以下这4款产品:

  由双高通8155芯片驱动的“旗舰款”SmartCore™座舱域控制器,可支持6个4k屏幕,可同时覆盖前排和后枕屏,以及座椅控制屏和后视镜屏等;

  由三星Exynos V9芯片为核心的“豪华款”SmartCore™座舱域控制器,可满足乘员在座舱中跨域多屏无缝互动;

  基于国内首款7nm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打造的“中国芯”SmartCore™座舱域控制器,采用伟世通的板载芯片解决方案,支持多达7个显示屏;

  由单颗高通8155芯片驱动的“价值之选”SmartCore™座舱域控制器,是经过市场验证的成熟座舱系统,能为车厂提供成本和算力的最优解。

  通过以上这5款座舱域控制器,伟世通可以说囊括了市面上绝大部分车企的需求,并且在各个细分市场都有布局。

  比如,双高通8155的方案能支持对后排娱乐屏有需求的中大型SUV产品;采用三星Exynos V9的方案则面向诸如大众等跨国车企的产品;而采用高通8295和龍鹰一号的的方案则分别对应了那些对“芯片代差”和“国产替代”有明显的需求的新势力和自主品牌。

  当其他同类型企业还在各个细分赛道纵向推出座舱域控制器产品时,伟世通已经率先将产品序列进行横向拓展。

  据相关研究机构监测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搭载智能座舱(大屏+语音+OTA+车联网)前装标配交付量为795.05万辆,同比增长40.59%;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座舱域控制器172.65万台,同比增长47.9%。

  需要注意,智能座舱的交付量并不等于座舱域控制的交付量。智能座舱的交付量增长大多数来源于于智能汽车的销量增长,而座舱域控制器的交付量增长则更加依赖于车企下一代产品的电子电气架构,是否正在从传统的ECU+线束快步走向域融合。

  而据毕马威在《汽车行业智能座舱白皮书》中测算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座舱域控制器作为重要的零部件,在智能座舱行业中的渗透率仅为4%,这在智能座舱所有零部件的渗透率当中算是非常低的,蕴藏着广阔的市场潜力。作为参考,液晶中控屏的渗透率约为90%,液晶仪表的渗透率约为50%。

  这表明2023年的座舱域控制器市场,不仅能伴随智能汽车销量的迅速增加吃到增量市场的红利,也能伴随车辆电子电气架构的变革在存量市场收获满满。

  这样的商业逻辑在接下来的数年内依然相似。根据毕马威的测算,2026年中国市场智能座舱的规模将达到2127亿元,座舱域控制器将是支持这一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部件,其市场渗透率也将从2022年的4%增长到2026年的34%。

  所以,市场在座舱域控制器上的角逐才起步。对于伟世通这种掌握了行业先发优势的企业而言,广泛的产品线更可以帮助其伴随市场整体的增长而争夺更多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稳固市场地位。

  本届上海车展,除了上述的5款座舱域控制器外,伟世通还展示了高性能车载显示屏,以及包括BMS、集成功率电子元件和车载充电器在内的电气化产品。伟世通屏幕技术上也可以说是一把老手,但在电气化产品方面在国内还是首次亮相。

  某种程度上,这是伟世通对智能汽车时代零部件供应商的全新思考。伟世通方面也表示,同时布局“智能化+电气化”的产品和技术,是为了可以“继续扩大增长销售额”。

  但需要指出的是,车辆的电子电气架构在不远的未来一定会向中央计算持续演进,而届时在域控制器市场考验一家供应商的,则是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车辆网关等每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并非在座舱上取得优势就能高枕无忧。

  目前,德赛西威、东软睿驰等国产域控制器厂商正在同时布局智舱和智驾。事实上,伟世通早在2018年的CES展上就曾推出过DriveCore无人驾驶平台,但不知为何这两年在国内鲜有耳闻,本届车展伟世通也并没有展出智驾方面的相关产品。

  如果是为了继续扩大销售额,在智能座舱领域其实还有一个产品和座舱域控制器的商业逻辑类似,那就是AR-HUD。根据毕马威的推算,AR-HUD在2026年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并不会亚于座舱域控制器,并且随市场的成熟非常有可能取代车内的智慧大屏。

  电气化技术的市场占有率一定能伴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扩大而迅速增加,这点毋庸置疑。但对于伟世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言,这是不是一门儿好生意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检验。

  和一年多以前相比,伟世通今日的市场地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正如此时此刻正在激烈竞争的终端汽车市场,上游供应链眼下也正在经历着疯狂的重新洗牌,新新技术的更替使得谁也不能稳坐钓鱼台。

  未来5-10年一定会诞生一批智能汽车时代的供应商巨头。但对于所有人而言,是机会,亦是风险。

上一篇:天迈科技:公司的智能座舱产品以域控制器+多屏显现为中心选用多屏互融、联动、智能网关、语音、机器视觉、多传感器交融感知等技能

下一篇:汽车最新生存法则:“域”强则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