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23中国智能座舱交互场景生态发展研究报告》|亿欧智库

时间: 2024-10-18 14:12:05 作者: 新闻中心

  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战略目标的转变,更加促进了中国车企在智能座舱领域加速发力。过去三年的爆发式增长期,智能座舱给企业和消费的人带来了众多美好的期待。2022年,多家车企发布全新车型,理想L9、问界M7、阿维塔11、集度ROBO-01探月版等相继问市,以新功能和设计展示了对智能汽车的多样化理解,也为未来智能座舱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

  但另一方面,座舱功能慢慢的变多,模块越来越复杂,但实际产品的使用效果存在一定争议,座舱产业整体进入缓步发展的“冷静期”。亿欧智库认为,只有真正面向C端、与场景深入结合、能够和驾乘人员良好交互的功能与产品,才能够长久的发展。

  2023年3月,亿欧智库对981位消费者进行了市场调查与研究,针对终端用户对智能座舱的相关功能进行消费/使用者视角问卷研究,进而通过对座舱实际使用场景的客观定量分析,深入洞察智能座舱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及市场反馈情况。

  1897年,博世生产出了汽车磁力发电机点火装置,正式打开了汽车电子化时代的大门,同时开启了座舱舒适化的发展进程。1915年至2000年期间, 启动电机、车载喇叭、柴油喷射系统、车载收音机等量产产品的出现,使汽车座舱的概念进入消费者视线,而座舱也开始逐渐为驾驶员提供基础的车辆信息。

  2015年,大尺寸中控屏的出现意味着智能座舱雏形初现。2017年至今,随着人机交互、智能控制、操作系统等智能化功能模块的出现与升级,“软件定义汽车”的新商业模式出现,汽车已不再是单纯的驾乘工具,而汽车座舱的智能化发展,使其可以为驾驶员以及乘客提供更多娱乐、安全功能,成为汽车与用户之间交互核心切入口。

  随着智能化发展的提速,座舱从仅有简单CD播放器1.0的阶段,到车载系统逐渐被智能手机和流媒体占据的2.0阶段,再到2020年至今,整车数字化流转,互联网思维逐渐导入座舱,多模态交互、车载娱乐等智能化功能逐渐出现并被用户所接受。座舱智能化也郑重进入3.0阶段。

  座舱智能化3.0阶段,用户对于座舱的需求再次升级,不再仅限于基础娱乐以及高清大屏,而是更具智能化、拟人化的驾乘体验。座舱智能化3.0 阶段,语音助手、DMS(驾驶员监测系统)以及OTA升级功能成为“智能座舱”准入门槛。

  相较于智驾功能,智能座舱功能暂不涉及底盘控制以及相关法规与标准等级的划分,相对而言更易实现。作为更易被感知、更具体验感的部分,座舱也正慢慢的变成为车企打造差异化产品,获得用户青睐的最佳方式。因此具有快速量产落地属性的智能座舱,也受到了长期资金市场的关注,2022年中国智能座舱赛道投融资金额总计26.8亿元。在长期资金市场的加持下,座舱的智能化发展正不断提速。

  智能座舱作为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赛道,不但有政策指引、资本加持等供给侧驱动发展,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智能手机加速了消费者智能使用习惯的养成并逐渐将其转移至汽车座舱内。2023年,中国25岁以下乘用车用户有69.5%将座舱智能化视为重要购车参考因素,25-35 岁乘用车用户有65.7%将座舱智能化视为重要购车参考因素。

  智能座舱现有功能应该要依据不同场景进行完善,座舱空间和产品智能化水平亟需提升

  在乘用车用户觉得座舱内要提升的方向中,座舱空间和智能化水平占据前两名,占比分别为22.1%和20.3%。反之,目前市场上竞争非常激烈的多样化功能和应用种类对于消费者而言反响平淡,且提升空间较小。

  当消费者仅作为“驾驶员”,对于DMS 、高级辅助驾驶、智能方向盘、智慧屏等强驾驶相关功能更感兴趣,均有超过55%的消费者表示愿意体验。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驾驶员对于安全驾驶的强需求,尽管其中很多技术并未发展成熟,但消费者对于其相关功能的兴趣及期待仍可见一斑。

  在现有智能座舱提供的多种功能之下,消费者更愿意为高级辅助驾驶、车内娱乐和儿童相关的功能进行付费。一部分基础功能和“伪需求”并不能 吸引消费的人为其额外付费,只有和驾驶强相关、能够与车内活动紧密结合的功能,才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针对座舱软件功能付费形式,整体约44.3%的用户更倾向于“一次付费”,26.8%的用户更倾向于周期会员制的付费方式。

上一篇:华为高阶智驾根底版加持 问界新M7 Pro版开售:2498万起

下一篇:国安部披露非法测绘背后 汽车智驾合规的4大焦点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