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渗透率已达59% 成为汽车行业新高地的智能座舱有哪些魅力?

时间: 2024-01-30 09:02:45 作者: 新闻中心

  新能源汽车行业内有这样一种说法:电动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不过上下半场并无显著的界线,电动化、智能化其实是在同步进行的。从实际的市场表现来看,花了钱的人智能座舱的接受度也慢慢变得高。

  近日毕马威中国发布《聚焦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座舱白皮书》,指出到2026年,国内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达到2127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超过17%,渗透率也将从目前的59%提升至82%。很明显,这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又一个风口。

  从客观角度来说,智能座舱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目前人们熟悉的抬头显示系统、语音交互系统、大尺寸中控屏等是在2015年之后才逐渐普及,而真正具备高性能芯片、超强运算能力的智能座舱也是这两年才开始成为主流。

  不过智能座舱的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前不久的上海车展期间,智能座舱就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本次上海车展期间,智能座舱3.0成为主流概念,主流新能源厂商几乎都拿出了自己很成熟的智能座舱系统。与前两年的智能座舱相比,现在的智能座舱产品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所能实现的功能,都有了很大进步。

  以集度汽车为例,集度汽车由百度主导,一开始就有显而易见的智能化特征。本次上海车展期间,集度汽车拿出了智能座舱新形态,包括算力达到30TOPS的高通8295芯片、35.6英寸一体化大屏、全离线D智能驾驶地图等等,这些功能与配置在以前的产品上并不多见。

  确定不造车的华为,在车展期间也拿出了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宣布不依赖高精地图就能实现L2.9级别的自动驾驶。

  事实上,这种驾驶辅助系统是华为鸿蒙智能座舱的一部分,而华为的鸿蒙座舱慢慢的变成了业内最著名的第三方产品,目前在问界、极狐等品牌上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蔚来汽车在车展上拿出了PanoCinema全景数字座舱,支持外接Nreal AR眼镜;吉利汽车也发布了银河L7智能座舱,配备高通8155旗舰级芯片;智己汽车在车展上也宣称要搭载高通8295芯片,预计将在2024年正式亮相。

  从客观角度来说,在特斯拉等厂商所谓的无人驾驶频出事故之后,汽车厂商们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血拼已经逐渐理性了起来,但智能座舱的热度却始终不减。

  原因很简单,智能座舱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能够给用户所带来更优质的用车体验,它是一种刚性需求。

  了解汽车发展史的人都知道,汽车的座舱是在一直在变化的。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汽车座舱还处在机械化阶段,车内密密麻麻的按键一大堆,但每个按键都只能提供简单的功能。随着各种电子设备的发展,小尺寸中控屏以及蓝牙、导航、多媒体播放等功能开始上车。而到了新能源时代,智能座舱正式成型。

  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座舱,需要包含高算力芯片、精密的信息感知系统、复杂的车机操作系统和丰富的互联网应用。

  除了芯片之外,国产厂商在其它方面都处于第一梯队,这得益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通信产业以及智能手机产业的快速地发展。从目前的情况去看,芯片存在被卡脖子的可能性,但风险相对可控,而且中国的芯片行业也在快速进步。

  从这两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轨迹能够准确的看出,智能座舱的发展基本上由国产厂商主导,外资厂商在该领域内的话语权非常微弱。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国产厂商都占据了主导地位,逐渐增强了市场影响力。

  从目前的情况去看,智能座舱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又一个制高点,其重要程度将超过无人驾驶。根据国内权威机构的统计,2022年国内智能座舱领域投资额达到26.8亿元,已经领先于无人驾驶领域的22.5亿元。让人双手脱离方向盘的自动驾驶,并不是人人都需要,但智能座舱所带来的优质体验,却对大多数消费的人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现在的关键是,如何降成本。就目前而言,虽然不少汽车厂商提出了靠车载软件来挣钱的构想,但这种构想目前并不成熟,智能座舱的成本,其实是由汽车厂商去承担,作为一个核心卖点去提升销量,而不太可能直接为汽车厂商“创收”。

  正因如此,只有那些能够降低智能座舱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将更强大的智能化配置下放到中低端车型上的汽车厂商,才能够在智能座舱领域独树一帜。

  需求是推动进步的原动力,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慢慢的升高。而推动智能座舱普及,使之成为中低端车型的标配,不仅会促进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也将助力中国汽车产业进一步升级。

上一篇:智能座舱异军突起

下一篇:Windows域环境存在长途代码履行危险预警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