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方网站下载

不容忽视的智能座舱发展_车家号_发现车生活_汽车之家

时间: 2024-03-03 02:44:03 作者: 智能驾驶域产品

  传统汽车时代,主机厂与供应商所建立的业务模式,主要围绕背后软硬件的架构关系建立。在从传统汽车到智能汽车的转变过程中,整车的电子电气架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集中化正在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因此主机厂与供应商的业务模式与分工也逐渐发生改变 。

  传统汽车时代,硬件为主、软件其次,硬件最大的特点是分离化、模块化,因此形成了传统分离式的电子电气架构,各个功能模块相对独立。相应地,主机厂与供应商的业务模式也都围绕这种分离式的体系所建立,这种体系最大的优点是高效,硬件的研发、制造都需要大量的资产金额的投入,主机厂只需要把握如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其他的功能模块交给供应商来完成,最后再由主机厂进行一定的组装即可,形成一种垂直链式的供应链体系,从主机厂到Tier-1到Tier-2,层级分明,分工明确,将是兼顾效率与成本的最佳途径。同时,由于行业在过去较长时间都主要依赖硬件的进步而发展,然而硬件的发展长期处在一种较为稳定的“慢变”状态,因此上下游之间也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关系。

  随着行业迅速驶入智能化变革的快车道,软硬件分工逐渐模糊,软件的重要性快速提升。主机厂想要迅速构建智能化能力,产品的差异化能力,必须在前期的产品定义阶段即进行深度细致的人机交互功能定义,并且协调各个供应商一起完成。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主机厂只有深度地把握框架性的软件能力,才能真正地主导各个供应商一起进行个性化、订制化的开发。同时,主机厂还需要持续提高个人的软件能力,来提升自己的行业话语权。因此,在一些直接影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需要后续OTA维护提升的核心软件开发上,未来主机厂也更倾向于交给自己的软件团队完成。

  从主机厂层面来看,一方面以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们以其独特的产品定义、高度智能化的产品形态、优异的产品体验,给整个汽车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互联网/科技巨头们陆续加入到“造车”的队伍,苹果、百度、小米等相继官宣将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智能汽车赛道。

  新参与者不断涌入造车的背后,底层逻辑是:智能化时代,主机厂的核心能力正在发生巨大的范式转移,软件能力的重要性极大的提升。主机厂长久依赖的硬件制造能力的重要性在下降,反而互联网、科技巨头们所具备的强大的软件能力,正在慢慢的变成为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能力。

  主机厂的核心能力发生迁移将意味着:1)主机厂的组织架构、人员结构、资源配置、管理流程等都有必要进行较大的调整;2)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的业务模式也将发生较大变化,同时随着主机厂软件能力的提升,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的蛋糕分配或也将发生变化。

  一芯多系统智能座舱软硬件架构可分为智能座舱芯片 SoC、Hypervisor、车载操作系统、中间件、上层应用程序以及 HMI 外设硬件等结构。智能座舱下软硬件结构变得更复杂,产业链价值增量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座舱域控制器对 Tier 1 稳定量产能力要求更高;2)车机操作系统定制化开发成为趋势;3)“一芯多系统”是趋势,对软件能力要求更高。

  智能座舱将成为“软件定义汽车”的先行者,成为整车厂、Tier 1、科技公司和第三方软件供应商争相布局的重点。智能座舱相比传统座舱在软硬件结构上更为复杂,将重塑产业链的分工和话语权。我们判断,具备强自研能力和布局卡位良好的整车厂、Tier 1 有望实现强者更强,同时具备兼容开放能力的第三方软件供应商有望深度受益。1)传统 Tier1:智能座舱领域传统 Tier 1 的核心竞争力将从集成、量产能力转化为对多类型操作系统和芯片的兼容性开发和平台化能力。2)整车厂:智能座舱产品软硬件结构变得更加复杂,操作系统和应用层软件开发水平将直接影响消费者体验,智能座舱成为整车厂寻求差异化卖点,也是未来获取用户终端数据和流量、FOTA 付费升级的重要端口,有能力的整车厂将加速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布局,提高“软件定义汽车”的掌控力。3)第三方软件供应商:智能座舱产品形态下,芯片 demo 软件开发、Hypervisor 一芯多系统配适、操作系统定制化开发等对软件能力提出了高要求,不具备软件能力的传统主机厂和 Tier 1 需要借助第三方软件供应商的能力完成产品推出和迭代。

  主机厂只有深度把握用户需求和架构能力,才能协调各参与主体有序进行个性化、订制化开发,提高产品创新力及用户粘性。在“软件定义汽车”全新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下,车企积极谋求转型破局:既有在现存组织架构下成立软件团队的建设模式,也有大胆探索完全独立的组织架构,以全新的独立软件子公司形态进行运维的方式,目前国内外车企纷纷成立软件团队来弥补自己长期以来在软件的短板,具体可以归纳为三类:1)独立软件子公司;2)内部孵化软件团队;3)与软件/互联网/科技企业成立合资子公司。其中,独立软件子公司与内部孵化软件团队的软件能力也即代表了主机厂的软件能力。

  开放的车舱生态将大大激活出行场景体验的想象空间,更多领域的前沿概念与汽车行业巨大的现实

  需求将推动一大批新体验与新功能在汽车上融合生长。以下几大趋势值得相关产业从业者关注。

  1. 主机制造厂从制造完整车舱产品转向设计车内接口标准,车内空间设计迎来高度个性化机遇。将车内硬件开发向满足品质衡量准则的第三方制造商开放。将车舱座椅设计交给宜家、无印良品,将车舱游戏设备开发交给索尼、任天堂,将内饰设计开放给川久保玲、山本耀司等优秀的设计师、让Teamlab参与车内光影体验参与,真正把车内空间的选择权交给每个用户。

  2. 车内乘员数字交互体验逐渐完备。通过定向声、偏振显示与灯光在车舱内构造场景分区,满足车内不一样的需求场景下顺畅切换。前排副驾驶找回“领航员”角色,帮助驾驶员梳理信息、规划旅途,后排数字设备帮助祖孙两人参与互动式课堂学习,前后排之间分享旅途信息、娱乐话题拉近成员间距离,在旅程结束时又能够让休息的老人与精力旺盛的儿童互不打扰。

  3. 行程体验将与本地服务高度融合。如同当下智能手机上的公众号与小程序,未来每个目的地都将拥有为车内体验而完善的音视频信息、服务接口。工作日开进办公楼停下车,今日待办、规划一目了然;下班健身路上,健康设备汇总一天数据、给出推荐方案同时准备了音视频动作要领、配餐建议;路过常去的影院、书店,最新上映的大片、新书尽在眼前;周末带孩子补习功课,学校旁边的商场、公园活动信息被重点推荐;旅游时行车开进江南的古镇的小巷,苏州评弹悠扬的曲调传入车舱;看到转角人头攒动的餐馆,招牌菜肴和食客评价就出现在眼前。甚至旅途上的景色也有几率会成为沉浸式交互游戏的背景板。

  4. 声音将成为车内交互的中心载体。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视觉信息的处理要求比较高,听觉则相对宽松很多,让语音交互成为很多场景下更便捷的交互方式。但距离真正被消费者日常使用,一方面一定要通过自然语言分析逐渐完备语音信息结构化、抽象化,提高声音控制功能有限,音频内容信息密度低等等问题,从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角度简单的“嘿Siri,打开淘宝”没有一点价值,但是“嘿Siri,帮我在淘宝上看看有哪些好吃的巧克力”可能颠覆性地改变用户习惯,为整个电商领域打开出行场景流量的大门。另一方面,交互加入为音频内容创造了全新的展现空间,直播带货、种草名胜的交互式电台内容、在车内构建沉浸式体验的音频冒险类游戏有几率会成为新的流量热点。

  5. 由AR、VR、MR技术构建的虚拟与现实融合沉浸式内容成为不同场景下舱内体验的关键媒介。汽车风挡、侧窗与后窗构成了外部视觉信息在车舱内的展现界面。在车载传感器与本地服务信息的共同努力下,车窗AR技术能真正衔接现实世界与其数字孪生。驾驶员可以将精力集中在路面上而不用低头获取信息,直接叠加在真实路面的导航信息会大幅度减少误操作,道路车辆、标识、路旁建筑信息也可以真正“所见即所得”。VR设备则可以联合车内声音、气味、温度、湿度种种感官共同在车内营造沉寂式的内容消费环境,体验《权力的游戏》里大战前临冬城巍峨肃杀的气氛,身临其境潜入《绝地求生》的孤岛,甚至在停车时用真实的驾驶舱操纵《极品飞车》。

  宜家的创意工作室 SPACE 10在2018年基于不同的场景提出了:Space on Wheels(车轮上的空间)的概念设计。一共设计了7款车,对应7个场景:快闪店、办公室、AR游戏、咖啡馆、城市农场、医疗站和酒店,设计、制造出不一样的无人驾驶汽车。时隔三年,宜家的这些概念设计在电商(无人配送车)、旅游景区/机场(无人行李车、无人清扫车)的封闭、半封闭区域已经投入运营,更多场景的智能座舱产品在研发中,将会使消费的人的生活愈发便利、高效。

  快闪店,喜欢逛宜家,但又离家远,上网买又没法试,App召唤,宜家快闪店开到你面前,实现购物自由。

  咖啡馆,芥末黄的移动咖啡馆,配有浓缩咖啡机和户外花坛,除了随时随地提供咖啡,也能给忙碌的都市人提供一个社交场所。

  城市农场,城市农场配有保鲜设施,可以把新鲜农产品从原产地直接带到你身边。

  医疗站,移动医疗站则用来改善低收入社区的医疗状况,让居民在送往医院前及时接受适当的治疗。

  酒店,有了移动酒店,在床上睡个觉,醒来就到了目的地,车上还有酒店客房的基本设施,获得休息的同时,还低碳环保。

  智能汽车产业链庞大复杂,关联众多重点领域协同创新,政策法规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起到引导和监管作用,构建新型交通运输体系仍需要从顶层设计对各部门进行统筹协调。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部分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例如智能汽车发展的核心芯片技术依然长期完全依赖进口。国际芯片巨头在技术和成本方面垄断优势显著,制约国内供应商发展空间。

  近年来无人驾驶汽车事故频出,相关问责机制和法律制度仍然缺乏,或将极大程度阻碍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接受度。

  目前在智能座舱领域部分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尤其是SoC芯片高度依赖国际消费电子芯片巨头,比如高通在座舱领域的SoC芯片市场技术和成本端优势显著,几乎形成垄断,因此智能座舱方案的推进情况也将高度依赖核心芯片供货的稳定性。如果因地理政治学风险或高制程芯片产能受阻等问题导致芯片断供,则将大幅阻碍渗透率的推进速度。

  车不仅是交通出行工具,更像是生活伴侣,一项休闲,一件艺术品,一处文化的寄放;智能座舱这一新的赛道比移动网络载体更为丰富,互动方式更多元,与消费者生活联系更加密切,如果主机厂或网络站点平台可构建有机的生态整合硬件制造、应用开发、内容生产、生活服务等多方优势资源将打开潜力巨大的全新市场,那将是新纪元的启幕。

  1.《新格局下乘用车行业系列之六 智能座舱变革已至:趋势、格局、机遇》,广发证券

  2.《智能座舱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布局该领域公司估值和盈利有望双升》,东方证券

  3.《软件定义汽车专题三:智能座舱,智能时代增量价值核心入口》,海通证券

上一篇:广汽、华为智能座舱生态初次打通传祺M8宗师前锋版上市

下一篇:德赛西威董秘回复:公司智能座舱事务包含智能座舱域控、信息文娱体系、显现体系和液晶外表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