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1-29 01:06:31 作者: 智能驾驶域产品
拥有纤薄触摸屏界面的移动电子设备提供娱乐、信息和导航功能,并通过5G网络提供始终在线的移动宽带网络服务。这听起来是在说新款智能手机?还是新的汽车座舱体验?如今,它很恰当地描述了将在未来数月和数年内推出的车辆中搭载的下一代沉浸式座舱体验。这些汽车的座舱体验之所以具有吸引力,不仅是因为其驾驶动力学、设计和舒适性,这些汽车制造商过去用来销售新车型的功能,更在于它们提供了同样多的应用、用户界面,以及音频和视频功能。
汽车座舱体验已经转化为数字化体验:汽车中的软件环境使消费的人能够从家中或办公室无缝过渡到车中,且能够在任何地方使用同样的沉浸式娱乐选项、高效工具和通信选项。第三方应用会和在手机上一样在车内运行,在如今的车辆座舱中,无缝连接体验触手可及。
1 汽车座舱AI市场 - 全球性和区域分析:关注产品类型、应用和国家评估 - 分析与预测,2020-2026
虽然开始实现无缝连接,手机和汽车领域开始实现融合,但还有一点不同:手机是一种个人设备,供单个用户使用,而汽车一般为多人共有,其座舱是与一人或多人共享的空间。座舱内的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歌单和播放喜好,且每个人的手机通讯录上的联系人也各有不同。所以,他们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在身处座舱中时,也能沉浸在自己的个性化的数字世界中,就像在车外一样。
对于汽车技术供应商来说,如今面临的重要挑战在于如何将数字化和个性化组合使用,以提供安全的沉浸式汽车座舱体验;ADI公司发挥自己的优势,采用令人振奋的创新方法来解决这一挑战。
与手机一样,汽车的娱乐、工作和其他应用会通过OTA更新持续刷新,这一功能由特斯拉率先启用,但将成为整个汽车行业的标配功能。这些软件更新将由您安装的本地和第三方应用驱动,证实汽车座舱体验可以是一种个性化的软件环境,就像您的手机一样。
如果汽车的数字化环境提供您的个人内容库,那么座舱需要出示舞台,以播放这一些内容。过去,您对信息娱乐功能的选择会影响车内每位乘客的体验。音频系统只能播放贝多芬(古典音乐)或碧昂丝(现代音乐)的两者之一,无法两者同时播放。如今的汽车座舱体验旨在彻底改变这种情况。
豪华汽车已经为每位乘客配备显示屏。如今,汽车制造商已经着手使用先进技术,为每位乘客打造个人音频区域。这以耳机用户熟悉的降噪技术为基础,通过扩展,让每位用户宛如置身于单独的音频小环境(bubble)中。他们能够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和拨打视频电话,不会干扰到其他人。
通常,车内的娱乐设备是一个消费者所拥有的最好的高保真系统,胜过家里的其他设备。这可能令人感到惊讶,但却是事实,音响系统的性能可能是消费者选择购买这一品牌的汽车,而不是其他品牌汽车的一大原因。个性化音频的出现可能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车载高保真音频系统的价值。
采用先进的降噪和波束成型技术之后,车内的每位乘客都能拥有自己的个性化音频小环境
消费者已经非常习惯于和个人数字助理(PDA)对话,以控制便利的家居设备和娱乐功能。“Siri,现在几点钟?”“Alexa,播放我的摇滚歌单。”在车内,语音控制不仅比传统的用户输入技术(触摸屏或按钮)更方便,也更安全,它不需要驾驶员将视线从道路上移开。
手势检测控制也让驾驶员能够更安全地与车载音频、通风和其他系统交互。要在车内实现这种沉浸式数字体验,需要组合使用多种先进的技术,且需要具备汽车操作环境知识,特别是安全、可靠性和效率等方面。
车内软件控制功能的范围逐步扩大,导致车载网络节点的数量,以及网络传输的信号量暴增。车辆中部署的传统网络技术方面的要求增加额外的电缆来覆盖每一个额外的节点和连接。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线束是车辆中笨重且价格昂贵的组件之一。
先进的总线网络技术(例如ADI公司的A²B®技术)可以缩短车内电缆的长度,帮助减轻重量,进而大幅度降低能耗。适合车辆的数据或娱乐系统组件使用的新无线网络则可以完全消除电缆带来的重量和成本。
ADI的千兆多媒体串行链路(GMSL) SerDes技术提供传输容量激增的多类数据所需的高带宽,成功在车辆中部署复杂的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和信息娱乐功能。GMSL的优势包括:更快聚合数据、能够保持用于安全应用的数据的完整性、支持系统在车辆的多个屏幕上显示不同内容。
最终,不间断的高速网络连接是在未来的汽车中实现高度数字化的关键。ADI新推出的Ethernet-to-the-Edge总线B)使用新型汽车以太网10BASE-T1S技术,支持传感器和执行器实现以太网-边缘设备连接。这有助于向基于Zonal的架构过渡,大幅节省电缆成本,显著减少ECU的数量,并且支持通过无线更新部署新功能和增强功能。
开发工作持续快速进行,帮助汽车制造商实现新的汽车座舱体验愿景:与手机非常相似,但会更重视汽车行业所关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MEMS扬声器专利态势分析-2022版》 《汽车激光雷达(LiDAR)专利全景分析-2022版》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