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0-11 14:22:51 作者: 防控抗疫
开始生产Cybercab;到2027年,特斯拉会以非常高的产量生产这款车辆。
除了Cybercab,马斯克还宣布推出无人驾驶大车Robovan,其一次能装载最多20人。
据介绍,马斯克计划运营一支名为Cybercabs的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队,乘客能够最终靠一个应用程序叫车。特斯拉的个人车主也能够最终靠将自己的车辆列为机器人出租车,在应用程序上赚钱。
马斯克说,无人驾驶意味着可以以更高密度实现更高效的出行,还可以大幅度降低出行成本,每英里达5美分至10美分。“未来,如果整个出行环境都变成无人驾驶模式,那么停车场可以变成公园。随着无人驾驶持续不断的发展,城市道路外观或许也将在未来发生改变。”马斯克表示。
在发布会现场,特斯拉人形缓缓穿过人群。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会上表示,如果人形大规模部署,成本也会大幅度降低。未来2万美元至3万美元就能够得到一个人形机器人,这需要长期优化产品。“人形机器人也能轻松实现更多可能性,包括修剪草坪、遛狗等等。只要解决80%数字超级智能的风险。”
2024年6月,二代Optimus已经在特斯拉工厂尝试“打工”。借助视觉神经网络和FSD芯片,二代Optimus可以模仿人类操作,进行电池的分拣训练。马斯克在特斯拉股东大会上表示把特斯拉的未来押注在Optimus机器人计划上,特斯拉未来至少要占据人形机器人10%的份额。
“Robotaxi将为公司市值带来5万亿美元到10万亿美元的增长,加之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贡献,最终特斯拉总市值将超过30万亿美元。”此前,马斯克在2024年股东大会上表示。
“特斯拉让人们看到端到端系统的能力:通过更多数据的收集、更多模型的训练,更好的性能得以实现。这让不少企业坚定技术路线,并选择采集更多数据、构建更大算力平台来训练端到端系统。”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说。
截至今年二季度,FSD累计行程已超16亿英里,基于“端到端”的FSD V12助力下的汽车已经行驶了超过6亿英里。“如果你有大量的、数十亿英里的行驶数据,这一些数据表明,在未来,无人驾驶的FSD比人类更安全。”马斯克在2024年第二季度财务报表电话会上表示。
同时,特斯拉的FSD仍需要更加多的测试里程。马斯克预测,特斯拉FSD测试里程要达到60亿英里,才能满足全球监督管理的机构的要求。
关于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模式,马斯克在2024年第二季度财务报表电话会上表示,类似爱彼迎(Airbnb),你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让你的车被车队使用,或者取消使用并把它带回来。在车辆被使用期间,特斯拉会和客户分享收入;同时,特斯拉也会拥有自有车队并增加到Robotaxi车队中,类似优步(Uber)。这些共同构成特斯拉的网络。
“特斯拉电动车只能在特斯拉车队中使用。它们不能被第三方驾驶。”马斯克表示,届时,整个特斯拉车队将会全面投入使用。
特斯拉FSD何时入华?今年9月,特斯拉人工智能团队在社会化媒体平台公布消息称,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和欧洲推出FSD系统,但仍有待监管批准。
2024年4月28日,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邀请,马斯克抵达北京。同年4月,《关于汽车数据处理4项安全要求检验测试情况的通报(第一批)》发布,特斯拉等6家企业的76款车型符合汽车数据安全4项合规要求。今年7月,特斯拉Model Y进入江苏省政府新能源用车采购目录。此后,吉林、福建等地也将特斯拉Model Y纳入政府采购云平台。
业内人士表示,特斯拉正从、行驶安全等多角度入手,为特斯拉FSD扫清障碍。
“特斯拉FSD入华肯定会带来一定冲击,搅动国内市场。同时,技术进步也将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企业拥有不少发展机会。”朱西产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L2级、L3级辅助驾驶基本成熟,正向更高级别的无人驾驶过渡。未来,无人驾驶行业将加速推进前装量产、大规模应用和落地交付。
近年来,政策暖风频吹。今年7月,工业与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6月,工业与信息化部等四部门确定9个联合体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约30个城市支持无人驾驶运营测试,北京、重庆、深圳等地已经开展无人驾驶无人化商业试点示范。杭州、合肥、武汉、广州等地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立法。截至今年8月,我国已累计发放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号牌1.6万张,开放公共测试道路3.2万公里。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无人驾驶技术目前已步入L4级别(完全无人驾驶技术),以文远知行、萝卜快跑等为代表的无人驾驶企业在广州、北京、无锡、南京、珠海等城市开展路测和运营,并将持续拓展落地范围。
同时,高价智能驾驶渗透率不断的提高。小鹏、华为、理想等企业纷纷布局。梦腾智驾环球有限公司CEO曹旭东表示,未来五年,城市高阶智驾呈爆发式增长态势,预计高阶智能驾驶未来五年渗透率会增加到70%至80%。同时,未来,城市高阶智能驾驶硬件BOM成本可达5000元左右。
在端到端系统方面,以小鹏汽车、元戎启行、商汤绝影、零一汽车为代表的汽车主机厂和智能驾驶公司纷纷在端到端系统投入研发,并对外披露上车量产规划。《端到端无人驾驶行业研究报告》称,基于无人驾驶行业头部玩家纷纷提出端到端量产规划,模块化端到端系统预计将于2025年开始上车,这将带动上游技术进步,令市场和产业格局发生变化。
“无人驾驶技术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完全自动驾驶技术在真实道路环境中的应用,仍有待逐步发展和完善。”业内的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