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1-27 04:47:22 作者: 防控抗疫
随着汽车市场“价格战”的压力逐渐传导,追求高级别无人驾驶功能面临成本压力。以图中正在测试的“整车无人”无人驾驶车辆为例,该车装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硬件成本高于普通车辆。视觉中国供图
今年以来,自主新能源车企纷纷推出NOA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可覆盖部分高速公路甚至部分复杂的城市路况。图为问界M5智驾版在重庆城市快速路上行驶,并准备完成自主并道。许亚杰/摄
“这变道,比我利落多了!”“加减速这种丝滑程度,司机真的没有接管吗?”“是否有个真人工程师在远程操控?”
在一条条弹幕中,一辆问界M5智驾版行驶在蜿蜒的重庆山路上,时而完成超车,时而驶过急弯,司机全程手轻扶方向盘,未直接接管车辆……这条不到两分钟的短视频一发出,便迅速收获了30多万次点击和网友满满的好奇。
事实上,上述功能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无人驾驶”,而是在一定道路场景范围内、点到点的智能驾驶,仍需要司机随时接管。这项功能一般被称为“NavigateonAutopilot”(以下简称“NOA”),通常被翻译为“领航辅助驾驶”或“高阶智能驾驶”。
记者了解到,如今慢慢的变多的汽车企业瞄准了这条赛道,推出了NOA,可覆盖部分高速公路甚至部分复杂的城市路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理想、蔚来、小鹏、极狐、问界、阿维塔等品牌的旗下车型均已推出城市NOA功能。
随着汽车终端市场“价格战”的压力逐渐传导,不少企业从追求高指标、高性能的无人驾驶功能,转变为追求更具性价比的NOA。
盖世汽车研究院的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1-5月,前装L2级智能辅助驾驶的乘用车总销量已超过291万辆,且基本处于逐月上涨态势,月度渗透率最高达到41.2%。此外,自主品牌,尤其是造车新势力,是NOA等高阶辅助驾驶落地的主要推动者。
资深汽车媒体人、汽车行业分析人士杨小林认为,车企争相装备NOA等L2级辅助驾驶功能,本质上是为了争夺“汽车智能化的定义权”。
“智能化、电动化是当前汽车技术变革的两大潮流,而智能辅助驾驶又是汽车智能化的直观体现,能直接反映一家车企的总实力。”杨小林分析说,业内一致认为,将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从高速路段应用到城市公路,是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走向无人驾驶的关键一步。而新能源汽车品牌大多以打造智能电动车为己任,更要强调自己的智能化基因。
独立汽车评论员白德认为,作为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技术与L4级完全无人驾驶技术之间的过渡阶段,NOA此刻的登场恰逢其时。
“自特斯拉2019年率先推出NOA以来,不少车企都推出了NOA,虽然各自名称不同,但整体看来,都是能轻松实现一定道路场景范围内的点到点智能驾驶。”他举例说,例如高速NOA,可以让车辆在部分高速公路上选择车道行驶、超车以及驶入/出匝道;而城市NOA,则能让车辆在部分城区道路完成自动跟车、并线、转弯等操作。
“打开问界M5智驾版的智能驾驶功能,无论是转弯、变道,还是泊车,它的表现都堪比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司机。”用户乔先生和记者说,每次在通勤路上遇到堵车时,都会感觉自己身边好像多了一位老司机,让人放心。
据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CEO余承东介绍,经过OTA升级后,问界M5智驾版的城区NCA智驾功能将在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杭州5城开放。“今年第三季度,不依赖于高精地图的城区NCA将在15城落地,到第四季度将增加到45城。”
余承东表示,驾驶员疲劳的时候开车易发生交通事故,使用问界M5的智能驾驶方案,能提高安全性。
在用户体验上,与其他辅助驾驶功能使用时呈现碎片化不同,NOA功能更全面,能够创造在典型场景下的沉浸式无人驾驶体验,能更加进一步缓解驾驶者的疲劳,有利于推动无人驾驶大规模普及。
有分析认为,NOA开启人机共驾时代,实现点对点长时间的无人驾驶能力,这为今后L3级、L4级等更高级别无人驾驶奠定了技术基础。搭载NOA的智能汽车往往具备数据收集、上传能力,并利用大模型优化数据标注,进行自我学习、进化,从而持续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决策水平。
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超过1.5万公里,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巴士、自主代客泊车、干线物流以及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在有序开展。在汽车网联化发展方面,全国17个测试示范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7个国家车联网示范区完成了70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装配路侧网联设备7000余台(套)。
在不久前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业与信息化部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相比电动化,汽车网联化、智能化变革涉及的领域更多,程度更深,能想象的空间也更大。
据介绍,工业与信息化部将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关键芯片、高精度传感器、操作系统等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同时进一步完成网联基础设施,加快C-V2X、路测感知、边缘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具有统一接口、数据和通信标准的云控基础平台。
在此基础上,工业与信息化部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组织并且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支持有条件的无人驾驶(包括L3级及更高级别)功能实现商业化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纷纷出台支持无人驾驶的相关文件和政策,“车内无人”的智能网联汽车可以在规定路段测试。
东吴证券觉得,L3级智能驾驶政策落地具有里程碑意义,将加速本轮AI创新在汽车端的应用,带动产业链新的机会。开源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随着大模型横空出世,无人驾驶算法有望迎来发展奇点,具有前瞻性、积极拥抱行业趋势的玩家有望在这一轮竞争中占得先机。
在日前举行的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特斯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预测称,L4至L5级别的全自动驾驶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实现。
作为一项既涉及社会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又研发耗资巨大的新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人们既要看到NOA加速落地、政策法规逐步健全和用户接受度提升等拐点,也要格外的重视NOA在安全、供应链和成本上所面临的考验。
以硬件成本为例,与只使用摄像头的纯视觉路线不同,大部分NOA车型都选择搭载更多、更强的传感器和更大算力的芯片。在问界、小鹏、蔚来等品牌近期推出的车型中,激光雷达等零部件几乎成为标配,硬件配置颇有“堆料”之势。
“再比如说,搭载英伟达大算力无人驾驶芯片的新车,售价几乎都在30万元以上。”白德表示,零部件供应商的报价往往视规模而定,车企大规模采购激光雷达等配件,并搭载上车的阶段还没有到来。因此,无论零部件供应商还是车企,都应遵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发展思路。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认为,目前国内智能电动车市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一方面,特斯拉等主流品牌一直采用“以智能化拉动电动化”的产品营销售卖策略;另一方面,各品牌的产品价格往往呈现出犬牙交错的态势,消费者大多对价格十分敏感。
曹广平进一步提醒说,各品牌不仅要比拼NOA的安全性、实用性,还要不断降本增效,让价格更亲民,尽快推动其大众化普及。
在大疆车载负责人沈劭劼看来,目前L2+智能驾驶系统成本在整车成本中的占比要在合理区间,上限是5%,下限是3%。
他分析说,由于100%无人驾驶目前还没办法实现,NOA等L2+功能主要是为了缓解用户的驾驶疲劳感。消费者为了缓解疲劳,究竟愿意付出多少,就是NOA成本的上限。而3%的下限,则是为保障L2+功能的安全性。
杨小林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究竟多少消费者愿意为汽车NOA智驾功能多花钱,是一个值得车企深思的问题。
他告诉记者,中国市场多元化特征明显,售价从10万元以内到100万元以上的新车,都能在中国找到舞台。但在推广NOA等L2级无人驾驶技术上,车企应该要针对不同价位、不同用户群体,实事求是地进行技术研发和新车投放,而不是一拥而上地“堆料”。
“与其他技术相比,NOA的使用场景更复杂,研发成本仍然相对较高。”杨小林建议说,车企可以先聚焦于那些用户使用频率更高的场景,提供能够满足用户大部分需求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比如自动泊车,它对于绝大部分用户来说都非常实用,同时技术也相对成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不少消费者仍对自动驾驶应用心存疑虑,大家的关切点主要集中在智能汽车驾驶安全、个人隐私数据泄露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发生了数起疑似“自动驾驶技术惹祸”的交通事故,如何保障智能网联汽车尤其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有业内专家呼吁说,消费者要理性看待新产品和新技术,相关厂家也要停止对自动驾驶的过度宣传。“现阶段大家还是应该明确,NOA必须有司机随时接管,而不是与自动驾驶甚至无人驾驶打擦边球。”
杨小林表示,随着NOA的出现和大范围使用,用户消费总体还处于“尝鲜”阶段,因此相关方面更要负起安全责任。“汽车企业围绕NOA等智能驾驶功能的竞争还会日益激烈,但始终要警惕NOA成为某些厂家的营销噱头,不要把技术上的半成品甩给用户去试错。”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报社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这变道,比我利落多了!”“加减速这种丝滑程度,司机真的没有接管吗?”“是不是有个真人工程师在远程操控?”
在一条条弹幕中,一辆问界M5智驾版行驶在蜿蜒的重庆山路上,时而完成超车,时而驶过急弯,司机全程手轻扶方向盘,未直接接管车辆……这条不到两分钟的短视频一发出,便迅速收获了30多万次点击和网友满满的好奇。
事实上,上述功能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动驾驶”,而是在一定道路场景范围内、点到点的智能驾驶,仍需要司机随时接管。这项功能一般被称为“NavigateonAutopilot”(以下简称“NOA”),通常被翻译为“领航辅助驾驶”或“高阶智能驾驶”。
记者了解到,如今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瞄准了这条赛道,推出了NOA,可覆盖部分高速公路甚至部分复杂的城市路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理想、蔚来、小鹏、极狐、问界、阿维塔等品牌的旗下车型均已推出城市NOA功能。
随着汽车终端市场“价格战”的压力逐渐传导,不少企业从追求高指标、高性能的自动驾驶功能,转变为追求更具性价比的NOA。
盖世汽车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5月,前装L2级智能辅助驾驶的乘用车总销量已超过291万辆,且基本处于逐月上涨态势,月度渗透率最高达到41.2%。此外,自主品牌,尤其是造车新势力,是NOA等高阶辅助驾驶落地的主要推动者。
资深汽车媒体人、汽车行业分析人士杨小林认为,车企争相装备NOA等L2级辅助驾驶功能,本质上是为了争夺“汽车智能化的定义权”。
“智能化、电动化是当前汽车技术变革的两大潮流,而智能辅助驾驶又是汽车智能化的直观体现,能直接反映一家车企的综合实力。”杨小林分析说,业内普遍认为,将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从高速路段应用到城市公路,是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走向无人驾驶的关键一步。而新能源汽车品牌大多以打造智能电动车为己任,更要强调自己的智能化基因。
独立汽车评论员白德认为,作为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技术与L4级完全自动驾驶技术之间的过渡阶段,NOA此刻的登场恰逢其时。
“自特斯拉2019年率先推出NOA以来,不少车企都推出了NOA,虽然各自名称不同,但总体来看,都是可以实现一定道路场景范围内的点到点智能驾驶。”他举例说,例如高速NOA,可以让车辆在部分高速公路上选择车道行驶、超车以及驶入/出匝道;而城市NOA,则能让车辆在部分城区道路完成自动跟车、并线、转弯等操作。
“打开问界M5智驾版的智能驾驶功能,无论是转弯、变道,还是泊车,它的表现都堪比经验丰富的老司机。”用户乔先生告诉记者,每次在通勤路上遇到堵车时,都会觉得自己身边好像多了一位老司机,让人放心。
据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CEO余承东介绍,经过OTA升级后,问界M5智驾版的城区NCA智驾功能将在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杭州5城开放。“今年第三季度,不依赖于高精地图的城区NCA将在15城落地,到第四季度将增加到45城。”
余承东表示,驾驶员疲劳的时候开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使用问界M5的智能驾驶方案,可以提升安全性。
在用户体验上,与其他辅助驾驶功能使用时呈现碎片化不同,NOA功能更全面,能够创造在典型场景下的沉浸式自动驾驶体验,可以进一步缓解驾驶者的疲劳,有利于推动自动驾驶大规模普及。
有分析认为,NOA开启人机共驾时代,实现点对点长时间的自动驾驶能力,这为今后L3级、L4级等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奠定了技术基础。搭载NOA的智能汽车往往具备数据收集、上传能力,并利用大模型优化数据标注,进行自我学习、进化,从而持续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决策水平。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超过1.5万公里,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巴士、自主代客泊车、干线物流以及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在有序开展。在汽车网联化发展方面,全国17个测试示范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7个国家车联网示范区完成了70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装配路侧网联设备7000余台(套)。
在不久前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相比电动化,汽车网联化、智能化变革涉及的领域更多,程度更深,可以想象的空间也更大。
据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关键芯片、高精度传感器、操作系统等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同时进一步完成网联基础设施,加快C-V2X、路测感知、边缘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具有统一接口、数据和通信标准的云控基础平台。
在此基础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组织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支持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包括L3级及更高级别)功能实现商业化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纷纷出台支持自动驾驶的相关文件和政策,“车内无人”的智能网联汽车可以在规定路段测试。
东吴证券认为,L3级智能驾驶政策落地具有里程碑意义,将加速本轮AI创新在汽车端的应用,带动产业链新的机会。开源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随着大模型横空出世,自动驾驶算法有望迎来发展奇点,具有前瞻性、积极拥抱行业趋势的玩家有望在这一轮竞争中占得先机。
在日前举行的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特斯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预测称,L4至L5级别的全自动驾驶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实现。
作为一项既涉及社会道路交通安全,又研发耗资巨大的新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人们既要看到NOA加速落地、政策法规逐步健全和用户接受度提升等拐点,也要高度重视NOA在安全、供应链和成本上所面临的考验。
以硬件成本为例,与只使用摄像头的纯视觉路线不同,大部分NOA车型都选择搭载更多、更强的传感器和更大算力的芯片。在问界、小鹏、蔚来等品牌近期推出的车型中,激光雷达等零部件几乎成为标配,硬件配置颇有“堆料”之势。
“再比如说,搭载英伟达大算力自动驾驶芯片的新车,售价几乎都在30万元以上。”白德表示,零部件供应商的报价往往视规模而定,车企大规模采购激光雷达等配件,并搭载上车的阶段还没有到来。因此,无论零部件供应商还是车企,都应遵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发展思路。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认为,目前国内智能电动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方面,特斯拉等主流品牌一直采用“以智能化拉动电动化”的产品销售策略;另一方面,各品牌的产品价格往往呈现出犬牙交错的态势,消费者大多对价格十分敏感。
曹广平进一步提醒说,各品牌不仅要比拼NOA的安全性、实用性,还要不断降本增效,让价格更亲民,尽快推动其大众化普及。
在大疆车载负责人沈劭劼看来,目前L2+智能驾驶系统成本在整车成本中的占比要在合理区间,上限是5%,下限是3%。
他分析说,由于100%自动驾驶目前还无法实现,NOA等L2+功能主要是为了缓解用户的驾驶疲劳感。消费者为了缓解疲劳,究竟愿意付出多少,就是NOA成本的上限。而3%的下限,则是为了保障L2+功能的安全性。
杨小林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究竟多少消费者愿意为汽车NOA智驾功能多花钱,是一个值得车企深思的问题。
他告诉记者,中国市场多元化特征明显,售价从10万元以内到100万元以上的新车,都能在中国找到舞台。但在推广NOA等L2级自动驾驶技术上,车企应该针对不一样价位、不同用户群体,实事求是地进行研发技术和新车投放,而不是一拥而上地“堆料”。
“与其他技术相比,NOA的使用场景更复杂,研发成本仍然相比来说较高。”杨小林建议说,车企可以先聚焦于那些用户使用频率更高的场景,提供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大部分需求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比如自动泊车,它对于绝大部分用户来说都很实用,同时技术也相对成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一份调研报告数据显示,不少消费者仍对无人驾驶应用心存疑虑,大家的关切点大多分布在在智能汽车驾驶安全、个人隐私数据泄露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发生了数起疑似“无人驾驶技术惹祸”的交通事故,如何保障智能网联汽车尤其是无人驾驶技术的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有业内专家呼吁说,消费者要理性看待新产品和新技术,相关厂家也要停止对无人驾驶的过度宣传。“现阶段大家还是该明确,NOA必须有司机随时接管,而不是与无人驾驶甚至无人驾驶打擦边球。”
杨小林表示,随着NOA的出现和大范围使用,用户消费总体还处于“尝鲜”阶段,因此相关方面更要负起安全责任。“汽车企业围绕NOA等智能驾驶功能的竞争还会日益激烈,但始终要警惕NOA成为某些厂家的营销噱头,不要把技术上的半成品甩给用户去试错。”